首頁>歷史>

張學良張少帥晚年在他的口述歷史中,對於很多事都沒有後悔,包括影響了他一生的西安事變。但唯獨有一件事,是張學良親口說自己做錯了,就是誅殺了自己父親最重要的親信之一,楊宇霆。既然作為張作霖最重要的親信之一,又是奉系裡頗有威望有能力的元老,為何卻在張學良掌權後不久即遭到了誅殺的命運,這個自認為是“小諸葛”的謀臣何以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

┃胡帥的得力助手

楊宇霆,字凌閣,自號鄰葛,也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比鄰的意思。作為張作霖座下最倚重的謀臣,楊宇霆在奉系當中確實是最有諸葛風範的人,只不過他的聰明才智都表現在勾心鬥角、權謀鑽營上,和武侯丞相的文韜武略比不了。

【楊宇霆】

不過只是在奉系來說,楊宇霆倒也是內政外交的一把好手,算得上張作霖的股肱之臣。楊宇霆祖籍河北灤州戴家嶺,清末其祖父攜全家逃荒至關外法庫門蛇山溝村落戶。光緒年間出生,也算是清朝遺人,由於天資聰穎,年少的楊宇霆就考中秀才,不過那時恰逢科舉廢除,便沒有機會做大清的官。

後來在親戚的幫助下,楊宇霆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成為奉系士官系的代表和首領。在日本學習期間,楊宇霆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

不得不說楊宇霆的"精明",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再次一些之後在奉系有所地位的人,都是他的結交物件,這為將來他在官場上下其手、長袖善舞積攢了不小的資本。尤其是和另一位眼高於頂自認為聰明至極的人物徐樹錚的親密關係,更是楊宇霆日後發跡的重要因素,這個之後會說。

有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楊宇霆這個書生卻在官場和軍界開出了天地。士官學校的現代軍事科學與傳統的中式教育的結合,讓他有了雖不算頂級但也兼備中西的軍事知識,這讓楊宇霆歸國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回國後,楊宇霆在長春陸軍第三鎮炮隊任隊官,不久就被調往東三省講武堂任教官。民國成立後調往北京陸軍部任一等科員,之後任東三省軍械廠兵器科長,不久即改為彈藥隊長,第二年就連續升為副廠長、廠長。在這期間楊宇霆得到了張作霖的青睞,這位胡帥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

楊宇霆的步步高昇,除了自己的本事外,就不得不說前面提到的徐樹錚了。同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徐樹錚,深得袁世凱的賞識,又與段琪瑞交往親密,這位"小扇子"智囊是民國政壇上的活躍人物。張作霖重用楊宇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楊宇霆與徐樹錚的這層關係,通過徐樹錚和中央政府搭上鉤子,這是張作霖即使貴為東北王依然想要的。

【張作霖】

作為張作霖的智多星,楊宇霆協助張作霖對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做出非常多的改變尤其是這四件大事,讓張作霖對楊宇霆信任備至。一是建立東北海軍,使軍隊自成體系;二是制定田賦制度;三是修築戰備公路;最後一個是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這幾件事不只是辦得好有面子,而且實質上讓東北軍的實力大增,這讓張作霖很高興,楊宇霆也就成為了胡帥的股肱。

┃功高震主總不得

股肱有股肱的好處,但也有它的風險。胡適曾在日記中寫道:"楊宇霆若不死,東北必不會如此輕易失掉。"做學問的胡大先生都對楊宇霆的情況分析深重,足見楊宇霆的名氣與影響。

【徐樹錚】

楊宇霆在張作霖那裡的地位,除了上面所說徐樹錚的關係,自己鞍前馬後極盡所能確實功勞很大。驅逐段芝貴,鬥敗馮德麟,楊宇霆幫張作霖解決了很多麻煩。"秦皇島奪械"楊宇霆了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足以裝備四個師的軍械。這讓奉軍通過這批軍火,得以擴編七個混成旅,躋身北洋三強之一,楊宇霆居功至偉。

當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狼狽戰敗時,楊宇霆臨危受命"奉軍中興"。拿出了自己在日本士官學校學到的本領對奉軍整軍備武,建立起日後號稱亞洲最大的"東北兵工廠",這同樣讓楊宇霆根基更深。

聰明一世的楊宇霆,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危險,當然這也和奉系的管理方式有關。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在成了大帥後依然不改做鬍子時的脾氣,雖然是明確的主臣,但素日裡管理寬鬆,以兄弟的方式統馭下人。楊宇霆做江蘇督辦時,損師喪地,一溜煙溜回東北,依然擔任總參議幾乎毫髮無損。但他沒有算到張作霖會那麼早死,也沒算到大帥死後少帥會怎麼對自己。

皇姑屯一炸,叱吒風雲的東北王就此殞命,年紀輕輕的張學良不得不接下這攤碩大且不好辦的攤子。雖然當時的軍政要人表面上擁戴他,仍有很多人持觀望態度,甚至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當回事,居功自傲,一手遮天,尤以楊宇霆為甚。

一次某官員求見張學良不得,求助楊宇霆,楊宇霆大怒:"漢卿子承父業,如此下去,抽死得了。"然後殺到帥府,問衛兵:"少帥何在?"衛兵答:"尚未起床。"楊宇霆怒氣衝衝地猛踹臥室門並大聲嚷道:"我是楊麟閣,快起來,有公事。"少帥急披衣而出,被楊宇霆指著罵:"老帥在世可不這樣,混帳東西,你若這樣,東北的事能幹好嗎?"張學良忍無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幹不了你幹!"

除了動輒責罵張學良,楊宇霆對張學良給自己做的安排也是一概不遵。張學良讓楊宇霆做東北軍保安委員會委員,他不幹,讓他任黑龍江省督辦,他依然拒不受命。張學良安排楊宇霆出國考察,楊更是說:"我的事不用你操心了。"張學良安排的活不幹,自己卻整日在府中接待各方來客,指點江山,尤其是當張學良決定改旗易幟時,楊宇霆帶頭反對,甚至擅自致電南京政府,要求南京代表必須先和自己會談後方可赴奉,完全沒有把張學良放在眼裡。

壓倒駱駝的租後一棵稻草,就是楊宇霆要求成立所謂"東北鐵路督辦公署",拿著事先擬好的公文要求張學良直接簽字同意。張學良不同意,楊宇霆大怒,好一會才把他勸走。張學良最終忍無可忍,但為了給自己下決定的信心,張學良拿出一塊銀元,"這塊大洋我向高處投擲三次。如正面全朝上,就是天讓我殺楊。"

沒想到接連三次全部朝上,張學良擔心是這枚銀元成色不對,可能是密度分佈不均,於是改口說:"背面殺,正面放。" 結果連扔兩次,兩次都是背面。張學良晚年曾說,自己從不迷信,但這件事讓他不得不信,於是決意殺掉楊宇霆。

【張學良】

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託言"晚飯再談"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的事情,將楊宇霆在元帥府"老虎廳"處決,這個奉系的"小諸葛"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是這樣結束一生。

┃為何終究被誅殺

楊宇霆會被殺,主客觀因素都非常重要,既是自己的"作死",也是少帥張學良無法容他,同時也是那個軍閥時代偶然但又必然的下場。

【楊宇霆】

首先,楊宇霆在張作霖死後,確確實實成為了一個功高震主、讓主子如芒刺在背的手下。誠然楊宇霆有能力,但他也有威望,威望有時候是好事,但楊宇霆卻把它用成了不把張學良當回事的依仗。如上所說,楊宇霆對張學良動輒訓罵,儼然以執父自居。哪怕楊宇霆確實有幫助張學良治理東北的好心,真把自己當諸葛亮,把張學良當扶不起的阿斗,總不是好的選擇。

而且處理張學良摯友兼良師郭鬆齡反奉問題上結下的兩字、在東北易幟問題上的分歧,以及楊宇霆母親壽宴上對張學良的冷落,都是這個自得又自大的奉系元老把自己往絕路推的行為。

楊宇霆是張作霖的左右手,但他不是張學良的,楊宇霆是把利刃,在張作霖手裡是得力武器,在張學良的手裡就是會劃傷自己的雙刃劍,張學良會如何做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張少帥無法容忍楊宇霆是和他自己"作死"相輔相成的,哪怕僅僅是功高、跋扈,如果張學良真把楊宇霆當諸葛亮看待,其實結局也會不同。但張學良自己從來沒這個想法,畢竟楊宇霆只比張學良大十歲,既做不了像張作相這種有長輩地位被張學良尊敬的叔叔,也做不了郭鬆齡這種與張學良關係親密互敬互信的兄弟。既然沒有尊重又沒有信任,楊宇霆的所有行為都自然無法被張學良忍受。

加之之前說的郭鬆齡反奉的事情,作為張學良最親密最信任的老師與兄弟,反奉是與同楊宇霆的恩怨有關,失敗也是楊宇霆的手段使然,張學良對楊宇霆本就早已產生怨氣和不滿。楊宇霆自己的囂張,是張學良想睡覺正好送來的枕頭,既然忍無可忍,那就無需再忍。

【晚年張學良】

最後,楊宇霆會死,也是軍閥時代和軍閥制度的必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老帥親信的楊宇霆,在依然保有君臣色彩的軍閥生態裡,肯定知道自己很難成為新主子的親密心腹。"才略學術,均非平庸,本為干城之材,終為軍閥制度之殉",他本也不是乾淨之人,雖然不至於替他惋惜,但也是令人唏噓的事情。尤其"從此東北少了一個對日外交方面,折衝樽俎的幹練老手"這個對楊宇霆頗高的評價,不得不說張學良雖然不得不殺楊宇霆,但也難說是個多麼好的選擇。

楊宇霆究竟有多厲害,不殺他對於九·一八甚至中國近代史會有什麼影響都無從揣測。既無必要高估,也不用低估他,作為一個在那種年代有自己一席之地的人,總歸是有本事的。而一個有本事的人最終落得個這樣的下場,無疑是那個動盪時代軍閥鬥爭的犧牲品之一。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職責:談二戰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