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雖時過境遷,但大明朝廷與我國當今面臨的情況大致類似,廣袤領土的外表下有著眾多鄰國,有著較為嚴峻的土地主權糾紛風險,一套較為科學的外交策略對國家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空間就顯得至關重要。所以研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明自太祖時期開始就十分重視與鄰國的外交,為了竭力避免戰事,還民生息,他提出“十五不徵之國”的政治策略,我們今天要講的安南國就在其中。不過安南的統治者們妄自揣度這一外交策略是國力空虛所致,於是表面依附大明,實際則不斷蠶食明朝領土,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終於發展成為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史稱“安南之役”。

安南國

安南,即今天的越南,這個古稱源自於唐朝在此設立的安南都護府,其實早在秦代時期這裡就是中國的領土,可惜五代十國時期被分裂了出去,至此自成一國,但與中國中央王朝的聯絡一直未斷。

安南之役

其實安南逾矩蠶食大明國土的現象持續多朝,但最高統治者一直奉行不徵的政策,極力剋制,不過其掠奪他國國土的野心有日漸失控之勢,雖說成祖朱棣剛透過“靖難之役”稱制不久,民心尚未穩定,但面對安南國隨時都有可能發作的背刺威脅,1406年成祖遣大軍攻入安南,明軍勢如破竹,剿滅了當地的胡氏政權,將其收歸大明版圖,設交趾布政使司。至此,安南從明初決議不徵的十五個重要鄰國之一,淪為大明治下一個普通的郡縣,國際政治空間亦被徹底抹除。

明成祖發動安南之役的政治考量

明初設定的十五不徵之國多與中央朝廷是藩屬關係,即藩屬國需向宗主國大明朝廷稱臣納貢,其固定了當時中央王朝與各鄰國的地位關係,約束了相關國家的行為,這一模式現今雖大不可取,但在古時的確造就了較為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給各國都提供的充足的發展機會,就比如古朝鮮的崛起。而安南國這種藩屬國挑戰宗主國領土主權的做法,極大地削弱了主國的權威,處理不慎將導致多國並伐大明的局面,所以及時扼制藩屬國的擴張野心就顯得格外重要,於是有了大軍南征。雖說此戰加深了大明與安南國的民族仇恨,但終究維護了當時依然穩定的國際形勢,避免了潛在的更大規模混戰的危險,為各國人民的發展提供了相對和平的環境。

於此來說,明成祖奪權成功不久,雖靠兵威使九五之尊的地位暫時穩定,但也急需出色的政績積攢君威,安南這種赤裸裸的挑釁行為可以說正好撞在了槍口上,也屬於當時安南的胡氏政權對局勢缺乏考證,決議不明,遂把全部安南人民綁架到了他失敗的馬車上。

明成祖安南政策的今世影響

放眼當今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與大明王朝鄰國眾多的局面何其相似,且與之存在主權爭議的當事方也絕不只一二,就連當年的老冤家越南也在其列,好在糾紛得到了良好管控,但印度近年來的動作頻頻,讓人不得不擔憂戰爭再臨,其實兩國上一次的主權爭奪戰爭才過去60年不到而已。不過安南之役也說明了面對被擴張野心衝昏頭腦的敵人唯有以戰止戰,上世紀60年代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也說明了這一點。

有趣的是,可能是吸取了安南之役後大明強行統治的教訓,當年我們的領導人並沒有試圖控制當時的印度掌權者,達到軍事目的後,解放軍全線撤離印度,沒有造成明朝安南境內那種屢禁不止的民族衝突流血事件,而是為邊境人民換取了幾十年的安定。最終,儘可敬告懷揣狼子野心政客們,勿忘言之不預也,希望各國都可以合理管控分歧,願世界和平!

參考文獻:廖小健《論1406年明朝與安南戰爭的原因》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真實袁世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