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李 柯 / 文 轉自丁小琦部落格

作為一名標準的南陽“土著”,肯定都知道漿麵條是我們本地馳譽已久的特色名吃,那白亮亮可口的麵條,那濃濃的漿香,碎碎的花生,讓人一提起來就似乎要垂涎欲滴。可是你知道它和東漢中興皇帝劉秀、蜀國名相諸葛亮也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絡嗎?且容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當時正是王莽篡漢的年月,劉秀和劉縯在南陽揭竿而起,樹起了義旗,於是遭到王莽追殺。這估計眾所周知,因為“王莽攆劉秀”的故事在南陽這塊厚土上流傳很廣。而劉秀為了躲避跟蹤追擊,常常是晝伏夜行,風餐露宿。有一次,劉秀已經連續多日沒吃上一頓飽飯了,實在是飢餓難耐。他看到一座柴扉小院亮著燈燭的微光,就敲門想討口飯吃。裡面的男主人開啟門,一看是個處在飢寒中的逃難人,就請他進屋。先倒上一杯熱茶,接著讓內人備些飯菜來招待客人。南陽民風淳樸,百姓多古道熱腸,但當時兵荒馬亂,家家都貧困拮据,沒有隔夜糧。女主人實在拿不出什麼好吃的東西,她便從儲物架上拿出一把晒乾了的雜糧麵條,又從視窗瓦罐裡抓出一把黃豆芽,左看看右看看,覺得還是做不出一碗像樣的飯來。她便到院子西牆根半間房大的小菜地裡,拔了幾棵芹菜芽,採了兩根蒜苗,碎步進了東廂廚房裡。蔥花熗了一下鍋,把豆芽翻炒幾下,就燒水煮麵條,麵條快熟的時候,把芹菜切碎放了進去。由於麵條太少,做出的飯很稀,不頂飢,女主人急中生智,把前天磨粉剩下的半碗濃稠的豌豆漿倒進了鍋裡,放了兩三天的豌豆漿煮熟以後,散發著濃郁的酸香味道,出奇的好聞。為了提鮮,她又把兩根蒜苗切碎了,撒在上面,一碗稠槓槓的漿麵條就橫空出世了。這應當是世界上第一碗漿麵條了,第一個品嚐到它的是逃難中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但此時,這家貧寒的夫妻並不知道他就是未來的漢光武帝,他們傾其所有,只為讓逃難者填飽肚子,他們也並不知道,女主人急中生智拼湊著做出的一碗麵條,會因此流傳千年。

據說劉秀稱帝后,還專程到這戶農家當面致謝,並再一次吃到了主婦親手做的漿麵條。南陽的漿麵條從劉秀開始傳承至今,成了一道家喻戶曉的名吃。

諸葛亮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漿麵條也是諸葛亮來到南陽以後最愛吃的一道雜糧麵食。與劉秀不同的是,躬耕於臥龍崗上的諸葛亮,每年冬天會把養了一年的豬殺掉讓家人做成臘肉,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會切上幾片臘肉熗了鍋做漿麵條,添加了臘肉的漿麵條,比劉秀吃到的那碗素漿麵條更好吃。所以,今天,我們吃的漿麵條都用肉熗一下鍋,吃起來味道更濃厚純正,酸香四溢。

我家住在臥龍崗南側,推窗北望,就是享譽天下的南陽臥龍崗和武侯祠。母親深得武侯先生的飲食傳承,做得一手獨特的漿麵條:起火、熱鍋、倒漿、下面,待面煮至八成熟時,把熗好的臘肉、芹菜、黃豆芽、花生米、糊蔥花、花椒葉一併下鍋攪勻,此時再減為文火熬上十來分鐘,一鍋酸香獨特,鮮美適口的漿飯就做好了。為了增加醇厚的味道,再佐以韭花或辣椒油,紅、白、綠、酸、香、辣,走心又走胃。母親常說:“剩漿麵條兒是漿飯中的上品,漿飯熱三遍,拿肉都不換”。

每當吃起這道美食,我就會想起漢光武帝劉秀,和令萬眾敬仰的忠臣名相諸葛亮。

南陽市臥龍區文聯 李 柯 2020年1月5日

作者簡介:李柯,女,80後女畫家,供職於南陽臥龍區文聯,南陽市臥龍區美協副主席。

最新評論
  • 1 #

    老鄉來碗漿麵條條,中不中

  • 2 #

    南陽文化底蘊太厚,難怪李白也想當南陽人!"餘亦南陽子,時常樑甫吟。……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摘自李白《留別王司馬嵩》)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物春秋——華安趙德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