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劉徹生於帝王之家,從小經受的是嚴格得以治理天下為目的的嚴格系統的訓練,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標準君主。但這並沒有抹殺劉徹作為一個年輕人應該擁有的獨立個性和朝氣。劉徹始終雄心勃勃,充滿自信,是一個標準的具有帝王之氣的君主。年輕時的劉徹就將秦始皇作為榜樣,立志成為具有王者霸氣的一代雄主。早在秦始皇時期,匈奴就依仗兵強馬壯,屢屢南侵,而秦始皇也只能修長城防禦。漢朝初年,匈奴實力達到鼎盛,統一漠北後,大舉侵入漢地。劉邦親率大軍迎擊,結果被匈奴擊敗,加之經過秦末連年戰亂,人口減少,經濟凋敝,已無力抵抗匈奴來犯,於是漢朝只好向匈奴納貢求和,並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受盡凌辱。文帝景帝時期,匈奴不停進入漢地燒殺搶掠。迫於實力懸殊,文景兩帝表面任由匈奴為非作歹,暗地則發展經濟,訓練軍隊,時刻不忘國恥。經過含辛茹苦的文景之治,劉徹即位時,漢朝國庫糧草堆積如山,百姓家家有馬,人人善騎。國力已經足夠強盛,終於具備了一個民族自強自立的條件。面對馬上生,馬上長,驍勇異常的遊牧民族,面對強大的匈奴人的不斷入侵,年僅16歲的漢武帝以驚人的膽識和魄力做出了一個震撼千古的決定:遠擊匈奴。他的目光從開始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屏障以內漢帝國的有限區域。他的轉守為攻的戰略思想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成為後來的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康熙效仿的榜樣。在他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重用衛青、霍去病、李廣、董仲舒,主父偃,東方朔,張騫,司馬遷等。他成為了世界歷史上唯一一位帶領農耕民族橫掃遊牧民族的帝王。他的後人在徹底擊敗匈奴後,追殺匈奴殘部六千里,斬匈奴單于於西域,留下傳世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歷經千古仍擲地有聲。
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後而又開天闢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鬥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鑑人之明。
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是一個自信,有思想,獨立思考,擁有絕對權力的有為君主,威嚴帝王,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中。他所開拓的疆土,第一次為中國的遼闊疆域奠定了基礎。中國之政始於秦始皇,中國之境始於漢武帝。
出使西域,和親烏孫。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獲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為了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封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
滅朝鮮,收南越。在東北方,他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在南方,派中郎將唐蒙通夜郎、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滅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
漢武帝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其武功成就足以使西方亞歷山大、拿破崙等世界之王黯然失色。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和聖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地引人注目。任何人不可能不欽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懼他:這就是漢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