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內容提要】今年初,梅縣石扇的山火燒到了梅江區城北鎮楊文片,楊福寨幾乎整座山都化為灰燼,侯王廟周圍的草木也燒光了。

令人驚奇的是:後人為紀念宋朝楊文廣將軍在此戰鬥而修建的侯王廟卻安然無恙。相傳為宋朝楊文廣將軍征討廣西南蠻儂志高的古戰場遺蹟在火災過後顯露無遺。火災過後的楊福寨和古戰場的現狀如何呢?請看我下面的介紹吧。

據清朝《嘉應州志》記載:“宋楊文廣將軍率部抵梅州後,駐營於離城20裡之楊福寨。因道路不熟,情況不明,後被儂智高所圍。宋仁宗聞奏楊文廣遭儂志高圍困後,又下詔文廣之姊楊宜娘統兵馳援,抵梅州後於離城10裡之李洋山(後更名為宜娘寨)紮營”。

首登楊福寨,但見滿山草木茂盛,一派生機,極目四望,風光秀麗,山下村莊盡收眼底。楊福寨山頂有一座後人為紀念楊文廣而修建的侯王廟(當地人也叫公王廟),廟旁還有供香客休息的涼亭。侯王廟的旁邊一字排開三四塊殘缺不全的石碑,碑文記錄著清朝雍正元年重修侯王廟的捐款人名單。遺憾的是古戰場的遺蹟被淹沒在茂盛的草木叢中,無從勘查。那麼傳說中的宋朝古戰場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2021年1月3日上午10時許,梅縣區石扇鎮村南村發生的山火,下午2時蔓延至楊福寨,整座山的草木頃刻間幾乎全部化為灰燼。

1月24日我再次到楊文三村溫屋排,一間小店的老闆溫叔知道我的來意後,欣然帶我一同上山,去尋找十多年前火災過後他所看到的石牆。

經過一番尋找,我們在侯王廟後面不遠處,即楊家營(楊家營,山名,相傳為宋朝楊家將楊文廣駐軍的營寨。楊福寨是分寨,真正的主戰場)方向找到了當年溫叔曾經看到過的石牆。石牆的殘牆長約4米,厚約1米,最高處高約約1米。

在山頂兜了一圈後,我們沒有更多的發現,嚮導溫叔想下山了。我心裡想,只看到一段三四米長的石牆,似乎不足於證明這裡曾經是宋朝楊文廣將軍駐軍和打仗的地方。

心有不甘的我決定再往周圍看一看,經驗告訴我,楊文片的村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傳說如果是真的,應該還有更多的證據。

於是我與溫叔從山頂向三村方向的外圍走,才走了十幾步,我們就發現一個小平臺的邊緣有明顯的人為用石頭砌成的石坎,石坎雖然不高,但人為的跡象十分明顯。

我們順著小平臺邊緣走,看到斷斷續續的石頭砌成的石坎。再往外往下走,我們發現第二個小平臺的邊緣也是用石頭砌成的,雖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但人為壘成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辨。

我們繼續往下走,不久又發現了第三個人工小平臺。再沿著水平方向走,我們發現楊福寨山頂附近除了特別陡峭的地方和通往楊家營(民間傳說楊家將的另一個營寨)方向只有一個人工平臺外,其它方向都可以清晰看到至少有三層人工平臺。

因為地勢陡峭,出於安全考慮,加上經過長期風吹雨打,我沒能同時把三層平臺拍在同一張照片裡,請讀者朋友們諒解,懷疑的朋友不妨親自去現場考察驗證一下。

這裡我必須提醒一下,春天雨水過後,草會比往年長得更快,草多了就不容易看清楚古戰場的痕跡了,想去檢視要儘早。

面向侯王廟的左側面不遠處,我們還發現有兩個石頭砌成的房間牆基輪廓,房間長近4米,寬約2.5米,可能是當年楊文廣將軍休息用的臨時房間。

想起上山時在路旁看到樹叢中無數大小各異,散亂排列的非天然分佈的石頭,我腦海裡浮現出上次去塔下寨裡圍龍屋時,陳叔跟我說的當年楊文廣率領的楊家將用事先準備好的石頭猛砸南蠻儂志高一眾的場景。

楊福寨雖然只有一百多米高,但山頂沒有任何天然的水源可用,想在山頂栽種植物來獲取經濟收入除非腦子進水了。建房居住更不現實,因為下面的山麓有大把的地方可以栽種農作物或建房,起碼交通和用水更方便。

結合清朝《嘉應州志》的記載和楊文片民間流傳下來的傳說,以及溫屋排溫叔的父親在山頂撿到過長約十幾釐米的箭頭(溫叔說,箭頭是用石頭磨成的,後來不知流失到哪裡去了),我們初步判斷:北宋時期楊文廣將軍在楊福寨紮營抗擊廣西南蠻儂志高的民間傳說可信度比較高。

在年初的山火中,楊福寨幾乎整座山都化為灰燼,侯王廟周圍的草木也燒光了,而侯王廟卻安然無恙,讓人驚奇的是:侯王廟旁邊一棵樹的樹葉幾乎全部被燒了,唯獨侯王廟上邊的樹葉依然翠綠,你能解釋是什麼原因嗎?

【特別鳴謝】感謝梅州城北鎮楊文片三村溫屋排小店的老闆溫叔熱情款待並全程陪同我尋找宋朝古戰場,細心尋找人工建造的遺蹟,合理分析和推理,共同驗證千年傳說的可信度。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為了籌集軍費而盜墓,不過很多同時期軍閥都沒有指責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