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他在歷史上的功績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但是在道德上有很多被人指責的地方。比如說盜墓這一點。曹操為了籌集軍費,進行了很多盜墓的舉動。不過很多同時期的軍閥都沒有針對這一點指責曹操的資格,因為他們也都做過盜墓的事情。
曹操設定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盜墓的動機有很多,比如說從裡面拿陪葬品。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在很多大墓中都有很值錢的東西。在漢末三國時期,軍閥要打仗,需要錢糧來供養自己的軍隊。盜墓本來是重罪,但是失去正常的秩序的約束的時候,反而成為成本比較低的籌錢的方法;其次打仗不僅需要錢糧,還需要材料,比如說製作兵器,修繕城防,就可以從一些墓中找到材料。
曹操就進行過盜墓的活動,他發掘的一個著名的墓葬就是西漢梁孝王的墓葬。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弟弟,他的墓中有大量的財物,都進入曹操的口袋。因為梁孝王墓被盜,也讓當時的漢獻帝感到非常悲傷。
為了讓盜墓更加有效率,曹操還設定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兩種官職。這兩種官職都是軍中的官職,但是並不是用於戰場廝殺,而是專門用來盜墓。曹操對墓葬的破壞非常嚴重,以至於"所遇隳突,無骸不露"的程度。
其他盜墓的軍閥曹操派軍隊盜墓的行為自然是不值得認可,但是其他軍閥也有盜墓的行為。或者說盜墓在當時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首先是董卓。董卓盜墓的時候還要早於曹操。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的時候,董卓就進入洛陽,控制了東漢朝廷。開始的時候董卓還算比較剋制,他殺死何太后,與漢靈帝合葬的時候,從漢靈帝的陵墓中盜取寶物。後來董卓就無所顧忌,派呂布將皇陵以及公卿的陵墓都盜了個遍。
袁紹的軍隊也有盜墓的記錄。在《三國志·魏書·崔琰傳》中有記載。當時袁紹佔據了河北地區,崔琰是袁紹的部下。當時袁紹的軍隊中就有盜墓的情況,而且非常普遍。崔琰就針對這件事勸說袁紹,勸袁紹收攏被髮掘的屍骨,做出仁德的表現。但是卻有勸說袁紹制止盜墓,袁紹也沒有制止盜墓的命令。
除了董卓、袁紹這些"群雄"勢力,其實孫權也有盜墓的舉動。孫權就曾經派人去盜南越王趙佗的墓,結果沒有成功,只發掘了趙嬰齊的墓,得到了不少寶貝。另外孫權還盜取長沙王吳芮的墓葬,從裡面收集木材為孫堅修廟。
小結從上文可以看到,不僅僅是曹操,至少董卓、袁紹、孫權三個軍閥都有盜墓的行為。曹操設定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記載出自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是"官渡之戰"中袁紹對曹操釋出的檄文。其實袁紹本身就盜墓,在這一點上指責曹操沒有道理。
那麼為什麼曹操盜墓受到更多人的注意了呢?因為《為袁紹檄豫州文》的影響,它的傳播範圍是比較大的。袁紹、孫權盜墓的記載都在一些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史料中。另外曹操為了盜墓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兩個官職,具備一定的規模,更容易被人記住。後來摸金校尉還被延續下來,在一些盜墓類小說中廣泛應用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廣東新語》、《水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