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關於中國第一聖孔子,素來主張要為尊者諱的中國古代人,特別是那些說了特別算的金口玉言者,卻可以正視他是野合的產物。

最早記載孔子是野合而生的,竟是連歷代把孔子當做親祖宗當做“天縱之聖”的皇帝家都認可的最正的正史《史記》

《史記》說——“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圌合而生孔子。”

司馬遷是漢代第一牛人,雖跨下之“核武器”被武帝施暴拿下,但仍堅持說自己全部著作為實地採訪所得,其中就包括“孔子野合而生說。”

眾所周知,普遍的觀點認為,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政策的核心是罷黜諸子百家,只允許通曉儒家學說的人做官,以此來統一思想,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那麼,在如此下大力氣尊孔的背景之下,漢武帝為什麼沒有將《史記》中的“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圌合而生孔子。”刪除呢?如果輕輕動一下“刪除鍵”,將那地方先弄成空白,並隨手添上什麼“履上帝跡而生”的“聖人”,在皇帝決定一切的時代,也算不是什麼難事。然而,竟沒有。竟實事求是地忠於了一回歷史。為什麼呢?

細看歷史,原來孔子的父親孔紇與母親顏氏女的野合,竟是大體上合禮的。《周禮地官·媒氏》上說,“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原來,在那個時代野合是一種流行的風俗。野圌合與春秋"社祭"有關,是一種重要的宗教活動。那時人們認為,透過"野圌合",可以促進農事的播種和豐收。如此說來,孔子乃是他的父親叔梁紇在社日的狂歡集會中,與一個平民少女顏氏徵在在尼山之丘"野圌合"而孕的私生子。在周代,這事不算事,要算也只能算是促進農業生產的大好事。

也許正是這樣,孔子誕生的真正背景資料才得以儲存來來,漢武帝“刪除”了司馬遷的“命根子”而保留了“孔子野合而生說”,並不是說他有多麼地開明,而是說他多少還尊重些古風俗,同時也說明漢代人對待性的態度還是友好的寬容的,還沒有墮落到宋以後的“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禮教的虛偽,即一面積極熱情的消費性的快樂,一面深惡痛絕地辱罵性的不潔。

到晉的時候,雖然有王肅等人嘀嘀咕咕,偽造故事想讓孔子的誕生得“光彩”一些,說什麼:“叔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無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為廢人。乃求婚於顏氏。顏氏姬姓,與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顏氏季女名徵在,許配叔梁紇,生孔子。"然而,這終究不成氣候,作為正史的《史記》已經完好地儲存下來了。並影響以後的正史能夠正視“孔子野合而生”,至於想拍孔子跨代馬屁的酸儒們也只能在所謂“孔子世家索隱”裡悄聲嘀咕幾句而已。

尊重歷史,最起碼的好處是,讓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真貌。“孔子野全而生說”就是一例,至少使我們閱讀到這裡的時候,可以嘆一句,“噢,原來周代的先人們都是很浪漫的呀!……”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青山王信仰與移民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