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幾個主要參戰國損失近億人口,歐洲大陸徹底打成廢墟,人類文明幾乎達到毀滅邊緣。在形勢最危急的1942年,納粹幾乎完成了歐洲大陸的整合。西線只有英國孤軍奮戰;東線的蘇聯也被奪取大部分的歐洲領土,武裝部隊也損失大半。

僅僅依靠歐洲人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再阻擋納粹。無論是西線的英國,還是東線的蘇聯,都迫切地需要美國的支援。縱然戰爭初期,美軍受制於國內民意,無法直接出手干涉歐洲,但是,美國的物資、金錢增援卻在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洋彼岸的爭論、支援

1939年,納粹德國悍然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打響。在大洋彼岸的北美,一場又一場的激烈辯論此起彼伏。20世紀初的美國,沒有半點後世“世界警察”的作風,相反美國十分害怕捲入和歐洲大國的紛爭中。美國人也只在乎美國家門口(美洲各國)的事情,會有意識地干涉墨西哥、古巴等國的政治、經濟,卻不會對大海的另一端的歐洲指手畫腳。這種思維模式,被稱之為門羅主義。

這種思維與當時美國的經濟環境有直接關係。美國自身的環境得天獨厚,農業上有世界第一大的黑土地,工業上美國的煤炭儲存量為世界第一,石油量雖不如海灣地區和蘇聯,但也是全世界排的上號的多(今天的美國也是石油出口國)。在此等“硬體”上建立的“軟體”更是首屈一指。20世紀初的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農業國與世界第一工業國,二戰前夕更是走出大蕭條的負面影響,第二、三產業都開始回暖。美國人僅靠美洲勢力就足以成為世界頭等強國。如果貿然干涉歐洲事物,反而會把大量的精力、金錢捲入歐洲,對全體納稅人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划算的“買賣”。

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美國國會頒佈各種政策(例如1935年,1936年和1937年的《中立法》)禁止以任何條件向戰爭中的歐洲國家出售戰爭工具或提供任何借貸。這也是英法在初期面對步步緊逼的納粹,顯得非常妥協、軟弱的重要原因。

但是,世事並非一成不變,機遇與資本永遠是一對孿生。此時,的美國在羅斯福的帶領下,已經逐漸走出大蕭條的陰霾。可是,大蕭條烙印在美國工商業界的傷痛不會這麼快被忘卻。而大蕭條的根源也很簡單——生產過剩。無論戰爭的性質為何,戰爭這種行為都會消耗大量資源,以後無論生產多少東西,都不需要擔心沒有地方出售。這一點無疑擊中了美國資本家,尤其是大資本家的軟肋。因此,在二戰初期,他們便利用《中立法案》的漏洞,倒賣資源、軍火給歐洲盟軍。英法順坡下驢,在紐約設立“英法採購委員會”用以購買美國物資補充歐洲戰場。

英倫的強心劑

隨著德國入侵波蘭,戰爭規模正式被提升至世界大戰級別。變大的蛋糕迫使美國轉變立場,開始有限制地干預歐洲。國會通過法案,允許反法西斯國家購買美國的物資、裝備。不過,美國的孤立主義者並不會這麼快拋棄傳統,經過一系列博弈,雙方達成妥協,美方不承擔運輸責任,買方需要自己出錢出船把東西拖回去,而且出售的資源、裝備有配額限制。

雖然有著種種限制,但是苦納粹久矣的歐洲終於能從另一個大陸上,拿到自己急需的物資。隨著法國的投降,英國政府於1940年1月改“英法採購委員會”為“英國採購委員會”,以購買美國飛機,補充國內飛機的生產。

這極大地緩解了英倫方面的壓力。須知,德國海軍不是皇家艦隊的對手,若要擊敗作為島國的英國,德國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渡海方案。在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並將登陸英國本土的行動名為“海獅計劃”。為了減少損失,希特勒同意讓空軍元帥戈林先對英國空軍發動“英吉利空戰”,預計1個月內擊敗英國。

德國的工業力量本就勝過英國,又兼併了大半個歐洲,在製造能力上遠勝英國。根據估算,開戰初期,德軍共有1107架單座戰鬥機,357架雙座戰鬥機,1380架轟炸機,428架俯衝轟炸機,569架偵察機,233架海岸巡邏機,總計超過4000架飛機;反觀皇家空軍,只有754架單座戰鬥機,149架雙座戰鬥機,560架轟炸機,500架海岸巡邏機,總計1963架飛機——不到對面的一半。

在實際戰鬥中,皇家空軍需要保證一個飛行員換掉兩個德國飛行員,才能讓對面的轟炸機不能壓制己方艦隊。可是,德軍的精銳和強悍世界聞名,英軍還有大批來自其他國家的飛行員(波蘭,法國,捷克等國的飛行員陸續加入英軍),他們品質良莠不齊,想要做到這點十分困難。而且,希特勒已經掌握了大半個歐洲的人口、工業、資源,補充的速度遠遠快過英國。有人估計,如果單靠英國自身的力量,或許要做到1:4的戰損比,才能阻擋希特勒的步法。

這時候,美國的《租借法案》無異於雪中送炭。到1940年12月,英國的飛機現金訂單已超過12億美元,每月交付300-350架,並在 1941年初達到每月500架。如果說希特勒吞併捷克是“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那麼這些被送到加拿大,再走海路輸送至英倫的飛機,就是扶住了“最後要倒下的那張骨牌”。

【在不列顛空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颶風R4118】

對蘇聯的資助

空戰失利迫使法西斯放棄了登陸英國的計劃。戰爭的龐大開支,以及維持德國民心的高福利政策,也讓德國的資源逐步捉襟見肘。這時,蘇聯掌控的資源就從“可吃可不吃”的“副食品”變成“救命糧”。無論是德國還是“好基友”蘇聯都知道,雙方必然會有一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蘇聯方面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打算趁德軍主力在西線的時機,一舉攻入西歐,消滅納粹政權。為此,斯大林計劃拿下芬蘭,在未來的戰局中佔據有利態勢。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炮擊事件”,以此為藉口對芬蘭宣戰,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

【蘇聯T-26坦克,曾被用於入侵芬蘭】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佈其冬季戰爭中的傷亡資料,蘇軍共71214人陣亡、失蹤39369人、因傷與生病而住院死亡者16292人、受傷188671人、凍傷17867人、患病58370人,共計391783人,除去其中16292人重複計算,蘇軍總傷亡為375491人,另有5600人被芬軍俘虜。坦克與裝甲車被破壞及被芬軍捕獲約1600輛,共計有21輛裝甲車、42輛兩棲坦克、34輛T-26坦克、2輛T-28坦克、6輛火焰噴氣坦克、62輛克西摩雷式裝甲火炮牽引車、12架戰鬥機、10架轟炸機、138門各式火炮、100門反坦克炮、78門迫擊炮、3877挺輕機槍、910門重機槍、4482把手槍被芬蘭軍繳獲,於後來的戰事中使用。

90萬蘇軍,付出30多萬人的傷亡,進攻一個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度,最後慘勝。無論多麼厲害的辯論手,都沒有辦法洗掉這個汙點。希特勒更是因此將蘇軍的評級調低了,認為自己可以“踹一腳”就將蘇聯這個破屋踢塌。

【拉特路戰役後留下的蘇軍屍體與其裝備】

戰爭初期的蘇聯確實沒讓希特勒“失望”。短短6月內,原有550常備軍的蘇軍遭受幾乎毀滅的打擊。299萬蘇軍官兵戰死前線,還有多達20500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被擊毀。資源、後勤方面的損失更為嚴重:多達71%的鐵、58%的鋼、57%的有色金屬、63%的煤以及42%的電力,伴隨著大量土地淪陷而喪失。人口方面:蘇聯主要的工業與農業產區相繼淪陷。截止至41年底,蘇聯損失了自己45%的人口。最糟糕的是是農業產量遭受致命打擊:大約84%的甜菜產地、45%的牛與68%的存欄豬被德軍繳獲。工人的口糧配給被降低到只有800克麵包/天,普通工人只有500克麵包/天。

【巴巴羅薩計劃的進攻路線圖】

毫不誇張地說,此時的蘇聯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不得不像曾經敵對的資本主義列強求助。開戰沒幾天,美國方面就收到一份高達18.4億美元的軍購訂單。出於“如果希特勒進攻地獄,我會和撒旦談談”的想法,和蘇聯原本水火不容的英國表示願意與蘇聯聯手。

在1941年6月24日,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羅斯福即下令撤銷了對蘇聯資產的凍結,摺合約3900萬美元,又在7月和8月特批允許蘇聯在美國購買各種物資。8月正式開始對蘇援助,其中包括各種型號的飛機1200架,90毫米口徑炮152門,3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991門,迫擊炮1135門,衝鋒槍兩萬支,輕型坦克729輛,,中型坦克795輛,115,341英里的電纜線,隨後又從對英援助中調撥了1200架飛機給蘇聯。

10月1日雙方正式簽訂了《第一次對蘇協議書》給了2000輛坦克和1300架飛機。不過由於航道等緣故,一直到1942年6月才算大致完成了運輸。吸取了第一次教訓後,雙方簽訂了《第二次對蘇協議書》。這次的規模和及時程度遠遠比第一次來得大,僅僅是食品就達到430萬噸之多,非常及時地援助了斯大林格勒戰局,除此之外還包括180萬噸的原材料、機器、工業裝置和110萬噸陸、海軍裝置。

【美國援助的輸入路線圖——大部分是海洋路線】

在《租借法案》的幫助下,蘇聯人終於熬過了最嚴酷的寒冬。之後幾乎每個關鍵的轉折點,都有盟國援助的影子,從蘇聯幾乎最艱難時候急缺的能源和武器,到被圍困之時每個人只能吃定量額度的食品補給,再到開始反攻被路況所害急需的交通和後勤資源,以及最後攻入德國本土摧毀防禦和守軍士氣所需要的空軍支援。這一切的一切,無一缺乏盟國的援助。

僅舉一例,沒有盟國在第二次議定書中提供的十餘萬輛卡車和數百萬噸燃料,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機械化兵團就無法形成。1943年決定性的庫爾斯克會戰和1944年蘇軍用“大縱深作戰”完成的氣勢磅礴的“十次打擊”,如果換成人力和畜力行進的普通步兵和維持的孱弱後勤,那對於蘇軍將是無法想象的災難。

為此斯大林親自給斯圖貝克公司寫了感謝信。朱可夫元帥也在評價它們時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甚至,直到二戰結束之後,由於本中國產品本身的品質問題,美國的援助卡車一直到60年代依舊在兢兢業業地為蘇聯服務。

結語

無論是西線上空的鏖戰,亦或者東線的鋼鐵洪流,都離不開美國的《租借法案》。事實上,在東亞的中國也曾享受到這套法案帶來的紅利。只不過英美有著固有的傲慢,再加上歐洲戰場確實更加重要,所以將大部分的資源都給了英國與蘇聯。但瑕不掩瑜,《租借法案》本身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哪怕是之後長期敵對的蘇聯,也能從當事人的回憶錄中讀到對《租借法案》的感激。因為,無論國與國之間是否真的只有永恆的利益,共同戰鬥的友情,以及危難時刻相助的恩情不應該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 晚年生活引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