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被後世人奉為“左公”。“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或許是左公一生的寫照,而收復新疆,莫過於在他的一生中寫下輝煌的一筆。
很多人說,既然已經武力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地區,為什麼僅剩伊犁決定通過談判,而不是同樣武力解決呢?
原因是當時的伊犁,被俄國所佔領,俄國可不是阿古柏這種小角色,跟俄國開戰風險很大,即便打贏了,恐怕也會逼著清政府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知道在北洋軍閥時期,徐樹錚乘著俄國內亂帶著少數武力迫使蒙古王公歸服,但是沒多久俄國緩過氣來就直接出兵,把外蒙徹底奪走了。這兩次事件一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左宗棠的做法還是比較明智。
1865年,阿古柏在英國的支援下,同時又和北邊虎視眈眈的沙俄勾勾搭搭,用洋槍洋炮武裝自己,趁清政府無暇外顧之機,侵佔新疆。
沙俄這個時候也趁火打劫,侵佔了伊犁,沙俄哪裡會知足,在站穩腳跟後,勢必會吞併周邊,甚至整個新疆。可以說新疆在這十幾年裡,遭受了沉重的壓迫,經過海防塞防之爭後,左宗棠率軍收復了新疆,沉痛打擊了侵略者。
對於伊犁,鑑於沙俄的實力,左宗棠權衡利弊,還是先選擇用外交的途徑,使伊犁和平解決。然而清政府派出的卻是崇厚,這傢伙可不小氣,大筆一揮,就輕而易舉的的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
由於和預期相差甚遠,左宗棠還是積極準備對俄作戰,甚至把自己的棺材運了過來,之後又通過外交家曾紀澤艱苦的談判,中國簽訂了新約,收回了伊犁,但俄國割佔了中國西部的一塊領土,並索取大量賠款。
雖然這一條約仍然不能算平等條約,但曾紀澤確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在那個積貧積弱時期,中國能從沙俄手中收回土地實屬不易!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也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
弱國無外交,說到底,在羸弱的國家,想要和外國辦成點像樣的事真的要看別人的臉色。指望左宗棠一個人力挽狂瀾畢竟不現實,其實能收復新疆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