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唐造昌運,品物荷時成。乘秋逢令節,錫宴觀群情”,唐朝是一個在諸多方面都大有作為的朝代,尤其是科舉之路,人才輩出。

統治者對人才的重視,使得進士宴從唐朝開始,歷經宋元至明清,不斷髮展,成為最有特色的宴會。

一、宴會是社交與飲食相結合的一種形式,而這一形式在唐代進士宴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唐代進士宴會不僅是及第的進士們為慶祝文場上的勝利而聯合起來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宴會,更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社交筵席

進士宴會之所以具有社交性質,並充斥著濃厚的政治考量與官場利益,這與進士的身份地位較高、才識淵博以及前途無量脫不開關係。

唐代進士科尤為人所重,讀書人考中進士,則平步青雲,大好的前程就擺在面前,更甚者有望拜相封侯,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熱衷於科舉仕途的重要原因。

進士在政治領域和文學領域都佔有絕對的優勢。在近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裡,進士憑藉自身的才識一直活躍在中國政治的舞臺上。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中寫道: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

進士有機會得到天子的賞識和恩賜。讀書人要經過科舉的層層選拔,特別是通過科舉考試中級別最高的殿試才能成為進士,皇帝會籠絡即將步入仕途的新進士,以加強統治集團內部的和睦和團結。

讀書人考中進士是一道關卡,踏入仕途又將面臨重重關卡,這個時候通過社交來維繫和建立關係顯得尤為重要。在唐代進士宴會文化上,就包括各種社交關係:同年之間、門生與座主之間、以及新進士與其他官僚之間的社交等。

同年之間的社交關係最為緊密,社交活動也最為頻繁。所謂“他時黃閣朝元處,莫忘同年射策人”,恰如其分的說明了同年之間形成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可以把酒言歡,以文相囑的同志友誼,而且是日後可以隨時取用的資源。進士宴會則提供了一個禮尚往來和交流感情的絕佳場所。

門生與座主之間的社交關係十分重要,進士及第與否,關鍵在於主考官的賞識程度。進士與主考官形同師生關係,但與當代師生不同的是:古代座主兼有老師和仕途領路人的雙重身份,因而門生對座主,無不畢恭畢敬、奉事惟謹。門生通過進士宴會,來答謝師恩,表露衷心。

新進士與其他官僚之間的社交關係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進士們初登蟾宮的喜悅和步入仕圖的抱負都展現在這一場場宴會中,他們既要尋找自己仕途上的依附力量,也很容易成為權要官員結黨營私,凝聚自己官場勢力的目標。從這一方面來看,進士宴會也助長了封建政治上的不良之風。

二、“禮”貫穿中華文明始終,禮儀習俗對於協調人際關係、維護國家安定、鞏固民族團結起到重要作用。在經濟發達,文化鼎盛的唐朝,禮儀文化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唐代進士宴會就是各種禮儀交相輝映的重要場所

唐代進士宴飲活動屬於“嘉禮”之一,是溝通彼此之間的關係,增進互相了解、密切和昇華情感的禮儀。宴會參加者以進士為主、多為高官,新進士按照職司分擔宴會各項事務,對其行為是否合乎禮儀法度有著嚴格的要求,筵席就座也是按照一定的位次,不得馬虎。

另外,好的舞曲是宴會的點睛之筆,起到營造氛圍,傳情達意的作用。進士宴會的舞曲專請善歌善舞的人士來表演,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遊樂環境,使人興趣盎然,賞心悅目。

言辭文化是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言辭表達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蘊藏著智慧與力量。所謂“言為心聲,語為人鏡”,士人對言辭表達頗為講究,“言辭辯正”也是及第者關試的標準之一。進士宴會上,同年之間大都免不了以詩酒相唱和,來展現自己的文采風貌,傳遞自豪喜悅的心情。

比較著名的聞喜宴,又稱曲江宴,是由官方出錢並主持的一項大型宴會。曲江大會上,新科進士們要再次行謝師禮,一來感謝老師的簡拔之恩,二來鞏固自己建立的利益互惠關係。

禮儀的規範內容,與社會政治目的密切聯絡在一起,帶有功利性的禮儀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足為患。在唐朝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朝代,禮維護了等級,有了等級便有了秩序,秩序意味著合乎禮治精神。

個人的自我規範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禮儀文化在進士宴會上的運用只是唐朝社會文化現象的一個剪影,它反應了唐朝社會秩序的嚴密,統治者崇尚以禮教萬民,以禮化天下,讓百姓在禮的引導下服從統治,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在當今社會,禮儘管不被人們耳提面命地學習,但仍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這些傳統的禮儀教養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至於偏離道德正軌,這些優良的傳統禮儀需要我們去傳承,有利於創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唐朝的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飲食文化內涵豐富,人們不僅追求食物豐裕,更加追求一種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這就體現在色、形俱美的餚饌以及宴飲之境美當中,唐代進士宴會堪稱集“精”“美”“情”於一體的美食盛宴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徵,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所形成的審美特徵融和了很多外來文化元素,因此唐代進士宴會在飲食文化的審美上會更加的包羅永珍,與歐陽修醉翁亭宴中的山餚野蔌相比,唐代進士宴會中各色菜品琳琅滿目,極度奢靡。

酒作為慶賀的最佳飲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酒類品種很多,進士宴會上不同品種的酒成為進士們身價地位的衡量標準。唐代進士宴會是文人雅士的宴集,新進士之間飲酒賦詩,道喜唱和,酣暢淋漓間作出多少流傳千古的詩篇。

宴會多重視宴飲之境,追求飲食之美,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現象。好的宴飲之境包括清淨舒適的自然環境、輕鬆暢快的相處氛圍以及超脫物我的心境,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陶冶情操,這也是宴會的目的所在。

飲食之美表現在每一道菜餚不僅能誘人食慾,同時又是主題明確,獨具匠心,能夠供人欣賞的藝術作品。唐中宗時韋巨源舉辦的一次“燒尾宴”中的麵點類食品恰好印證了這一點,一些普通的麵食經過巧妙的加工,成為一件件工藝食品,如“素蒸音聲部”是由七十二人組成的樂舞場面,既有舞者又有歌者,其服飾、動作和神態各異,宛如天成,令人驚歎。這樣的一種高階美術作品出現在宴會當中,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的烹飪講究造型美是源遠流長的,另一方面也透射出官僚生活的極度奢華。

宴會是人際情感交流的媒介,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或把酒言歡,或吟詩作對,“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進士們在宴會上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引起友人共鳴。不論是聚會狂歡或離別傷情,新進士都要以賦詩自娛,以詩會友,悅情怡性,從而滿足社交與交流感情的需要。

“民以食為天”,從飲食文化來看唐代進士宴會文化,折射出經濟的發展會促進人們飲食結構的改善。唐代進士宴會中的乳酪櫻桃,胡食與漢果的搭配也證明了唐代廣泛吸收外來文化,是一個少有的既善於繼承,又能夠兼收幷蓄的朝代。

唐代是中國古代文明高度發展的歷史時期,唐代進士宴會隨著科舉制的演變不斷髮展,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背景、豐富多彩的食物品類以及雅俗共賞的文化品味。唐代進士宴會作為一種文化活動,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又廣泛吸收外來文化因素,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以其完整的體系、鮮明的階級性、強大的融合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中華飲食文化寶庫裡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參考文獻:《全唐志·膳》、《酉陽雜俎》、《太平廣記》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老子出函谷關後不久,可能又回到了家鄉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