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裝劇裡,經常會有江湖俠客買完東西,隨手扔出一錠銀子的橋段。先不說這銀子的樣貌問題,怎麼就從來沒見過用銀子找錢呢?

銀錠

就上圖的銀元寶來說,一錠大約在5兩左右,這可不得了啊。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就可以購買大米二石(約94.4公斤),換成現在的購買力在500元左右了。這一錠起碼好幾千了,吃頓飯都不帶找零的,未免太過豪爽。

這麼貴重的銀子在民間是如何流通的呢?

對於一般商戶,經常想辦法把它剪成小塊。比如紅樓夢裡寶玉請大夫要一兩銀子,便去櫃裡翻找:

那婆子站在外頭臺磯上,笑道:“那是五兩的錠子夾了半邊,這一塊至少還有二兩呢!這會子又沒夾剪,姑娘收了這塊,再揀一塊小些的罷。”麝月早掩了櫃子出來,笑道:“誰又找去?多了些你拿了去罷。”

把一整錠銀子剪斷,分成更小的碎銀,便於攜帶也便於支付。這種剪子也和一般的剪子不太一樣,剪刀口很短,剪柄卻很長很粗,這樣利用槓桿原理可以更省力。

碎銀

然而剪下來的一塊碎銀也很值錢,買點小物件怎麼辦呢?那就再剪下一角來,也抵得上銅錢數十枚。我們現在貨幣單位的“一塊”、“一角”,便是來之於此。

這時候有朋友發現問題了,這碎銀塊的大小都是自己剪的,形狀各異,價值也不統一,出去商家該怎麼算呢?

這就得介紹古代商家必備的另一樣工具,戥(děng)子。只要常有交易的地方,必有戥子,精確到一釐。

不管你帶的是多碎的銀子,都能準確的稱出價值來。

而且,明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銅錢才是老百姓的日常,銀子基本只見於大宗交易。明朝開始白銀的大規模流,那時候帶個幾塊碎銀上街才比較正常。

這時候又有朋友可能有問題了,這剪銀子難免會有點銀屑怎麼辦?這可都是錢啊。

不必擔心,許多人會在腰上繫上一個空的銅鈴,裡面裝上蠟塊,鉸下來銀屑時便用蠟塊收集好。攢到一定分量便可將蠟塊融化,回收銀子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官銀是用來入庫的,是每個省的稅收,財政收入

官府在徵完稅後,必須熔鑄銀兩刻下官銀標誌的字樣或圖案,方便入國庫管理。民間或官員,私人或組織不得私自使用官銀,那是殺頭的大罪。

明末和清朝,官員和軍隊將領貪汙的重要手段——“火耗”,就是重新熔鑄時的折耗。

雍正二年起實行的“耗羨歸公”,便是對此做出的措施。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究竟是哪“五代”,哪“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