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秦始皇,腦海中便是一位目空一切、自帶王者之氣的霸主形象。一手締造了中國首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作為中國第一個開歷史先河的名副其實的皇帝,留下萬里長城如巨龍一樣綿延在中國大地上。與此同時,坐擁天下的他自然也難逃窮奢極欲的人性。於是,不惜數十萬百姓生死而起阿房宮於壘土之上。他想萬世基業永存,又在驪山腳下,阿房宮旁,在他即將往生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部30公里處的驪山北麓,與逶迤曲轉的渭水比鄰而依,其宏大的規模和磅礴的氣勢讓古今世人無不為之嘆服,所謂千古一帝,生死都開千古唯一。
作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對我國後世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治”當無出其右。儘管秦始皇在位期間民間怨聲載道,但其歷史功績有目共睹。然而,雖然其一統天下身居極位,但依然逃不過常人需要面對的問題,那就是死後能否與生前一樣無人侵犯。為此,在建造陵墓時也是費盡心思,不僅要滿足在異界的統治,還要避免陽間的侵擾。於是傾盡天下之能,終於使其兩千年多年來安然長眠至今。
《史記》載:
“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乍聽之下宛如神話,然而其中不計其數的水銀已然得到科學證實,成了不爭的事實。這也是至今未敢開啟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的真實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效仿銀河以作裝飾。
透過科學調查發現,地宮內不僅有汞,其儲量還非常驚人,僅僅隔著數丈的表層就有很高的汞指數。據猜測,地宮裡的水銀可和能與《史記》中所記載的一樣,有百噸之巨。但秦始皇以前,人們對水銀的認識並不全面,所以防盜這一說法在歷來為人們的共識。但根據今天的史料專家得出了另一個結論,秦始皇之所以要不計代價遠赴千里之外的巴蜀請巴寡婦運汞,是為了利用汞極佳的隔熱及殺菌作用,毋庸置疑它卻是為秦始皇的安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防腐的說法也因此不禁而走。
就當時的秦始皇而言,陵墓意味著死亡,而對於已經坐擁天下無所睥睨的始皇帝而言,永生才是其畢生所追求的。先秦時期陰陽家、方士術士、煉丹家與諸子百家同樣繁盛,煉丹製藥以求長生不老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有限的技術經驗下,以硃砂或水銀儲存屍體的理論和嘗試微乎其微。到了漢朝,煉丹術才緩慢地進入一個新的高度,人們經過漫長的摸索才逐漸意識到硃砂和水銀的玄妙作用,
不少煉丹者因為服用汞而死亡後屍身長期不腐讓人們注意到了汞的毒性和抗腐蝕性。由此可見,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中注入數以萬噸的水銀,再配合奇門遁甲的方位佈置,其目的昭然若揭自然依舊是為了他的永生夢。雖然後世才有了明確的理論記載,但秦始皇坐擁天下,能找到博古通今的奇人應當不在話下。戰國的水晶杯便切實地證明了這一點,在看似落後的古代確有極少數人有著超乎常理的異能。秦始皇因此而得知水銀儲存屍身的方法不足為奇,然而數千年過去了秦始皇或者秦始皇的屍身到底如何,只能期待科技發達的那一天為我們揭曉。他依舊如此安靜地在那裡,我們卻依舊不敢靠近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