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人口大規模減少的時期,尤其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人口數量的下降程度,基本沒有哪個時代可與之相比
實在是那個年代,天災人禍並行,非正常死亡人數極多,以致人口銳減。從東漢和帝、順帝時期的六千萬巔峰人口,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卻是“人戶所存,十無一二”
也許有一點誇大的說法,但是那個時代的人,要想生存下來,實在是困難
首先便是天災,與匈奴的戰爭,雖然勝利了,但是也將產於北方草原的鼠疫帶回了中原,且週而復始的復發,基本每隔一二十年,便會爆發一次
這種情況整個東漢時代都在持續,直到張仲景寫出《傷寒雜病論》,鼠疫情況才算得到遏制,但是死於鼠疫之人已經足夠多了
除了鼠疫,還有自東漢中期開始,頻頻發生的地震,正是因為需求才有創新,張衡地動儀的發明,便是拜頻繁的地震所賜
東漢晚期,北方大規模的蝗災出現過五次,最嚴重的的一次蝗災,幾乎覆蓋長江以北的整個中原地區,堪稱百年不遇
旱災水災也是頻頻發生。東漢最後五十年裡,黃河四度決口,長江流域的荊州與江東,先後發生了五次水災;北方遊牧民族地區又連續多年發生大規模的旱災
如此多的天災,很多人死於其中,有的人為了活命遠走他鄉。耕地不種,饑荒必存,想要活著,太難
天災盛行而人禍不斷。老百姓生活得不到保障,走投無路之下只有造反,黃巾起義便是因此迅速聚集了幾十萬信徒
這次起義,可以說是全國範圍內的一次起義,那麼有起義就有鎮壓,北方大規模的戰亂由此發生,人口更是不斷減少
不過這還不是人口減少最慘烈的階段,最快最急劇的當數董卓進京到赤壁之戰結束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可謂是真正的天災人禍並行
這段時間,中國的自然天氣進入反常階段,各地紛紛有了災禍,按正史的記載,光豫州的旱災,一次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
至於人禍,還得從董卓這個人本身收起,他本就是個殘暴之徒,進入洛陽之後,濫用民力、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簡直就是整個中原的災難
他所帶的軍隊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過之處,不僅財物被掠奪乾淨,就連人也被盡數屠戮。後來董卓在諸侯攻擊下遷往長安,跟他活著到長安的百姓,不到十萬人
北方如此,南方也好不到哪裡去,到處都有大規模的戰爭發生,曹操南下荊州,更是對長江沿岸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諸侯爭強,誰會把百姓放在眼裡,是以劉備雖然是白手起家,但就是因為他的仁義,無論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他對百姓確實還可以,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歸附他的原因
天災人禍,人口銳減,是以戰亂後期,凡是有眼光的政治家,都把人口當做主要的爭取物件。赤壁之戰後,劉備之所以不顧後路,執意西進四川,根本原因便是荊州本地人口凋零
四川有盆地阻隔,是整個中國受戰亂破壞最輕的地方,很多人都逃難至此,是以來到四川之後,劉備的勢力,一度大興
當然,光爭取人口肯定是不行的,再自相殘殺下去,各方勢力人口急劇減少,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魏蜀吳三國,都開始恢復人口的政策
吳國方面,孫權從登基開始,便下令男子十二歲之前必須成婚,否則法辦;同時又招撫北方流民,還向南方擴充套件,收服南方的原住民
蜀國方面,無論是諸葛亮做相父時期,還是劉禪親政之後,在人口問題上都極為看中。一方面在魏蜀邊境,策動魏國邊民來蜀國,並且劃分土地安置
魏國也開始屯田,實行兵農合一政策,以此來增加北方的勞動力。如此,中國的人口總量也是在慢慢回升
這其中,魏國又是走在最前面的,魏國所佔領的地區是北方中原,人口基礎本就雄厚,據統計,曹魏當時的人口大約有四百萬
而蜀漢滅亡後,統計人口約九十五萬人;東吳滅亡後,人口也就是兩百萬的樣子
可以看出,吳、蜀兩個國家加起來的人口,都比不上北方的曹魏,是以三國之爭的結局,也許從人口數量上,便已經早早地確定了誰贏誰輸
長期戰亂,天災人禍,人口想要恢復,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成的。直到後來的盛唐,中華民族才算是真正的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