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和劉邦是一對冤家。從一道反秦的兄弟到最後反目爭奪天下,從鴻門宴上劉邦叩頭求饒到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可謂是現實精彩勝於演戲。
這兩個人的命運從三個細節的PK上可見端倪。
第一個回合:言志
《史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白話: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項羽)說:“那個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史記》載: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白話:高祖(劉邦)曾經到咸陽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許人們隨意觀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長嘆一聲說:“唉,大丈夫就應該象這樣啊!”
第二個回合:破立
《史記》載: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白話: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的軍隊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繫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枳(zh,紙)道旁投降。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沛公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投降了,又殺掉人家,這麼做不吉利。” 沛公召來各縣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 ,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裡做王,所以我應當做關中王。現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
《史記》載:(鴻門宴後)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白話:鴻門宴之後,過了幾天,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走了。
第三個回合:注意
《史記》載: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白話:(在垓下被圍時,項羽)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呀騅馬不再往前闖!騅馬不往前闖啊可怎麼辦,虞姬呀虞姬,怎麼安排你呀才妥善?”
《史記》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話:(劉邦當皇帝后榮歸故里時)自己彈擊著築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颳起來啊雲彩飛揚,聲威遍海內啊迴歸故鄉,怎能得到猛士啊守衛四方!”
人的差別在於微妙之處。套用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和劉邦兩個人的命運成敗其實早就由其性格上的微小差異所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