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實行的“和親政策”,不是漢唐時期僅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兩次,而且這兩次都發生在後秦和北魏兩國之間。但是,南北朝時期的這兩次和親,結局卻截然不同,一次引發慘烈的戰爭,一次卻是結成“秦楚之好”。
(文桓帝姚興)
弘始四年(公元402年),北魏武道帝拓跋圭派北部大臣賀狄幹帶著500匹駿馬作為聘禮,前往後秦求婚。當時,後秦是十六國中較為強大的一個國家,但北魏卻也不是弱國。北魏考慮,先穩定後秦,才能抽出力量對付其他國家。於是,便有了“和親”之舉。後秦文桓皇帝姚興也認為,周圍虎狼環伺,如果能與北魏結好,不失為善舉,何樂而不為?於是便答應了這門婚事。
但是,後秦出嫁的公主卻不能成為拓跋圭的皇后。拓跋圭已將皇后之位,封給慕容氏。姚興感到受了奇恥大辱,勃然大怒,於是派自己的弟弟、王爺姚平統率四萬精兵,討伐北魏。雙方在柴壁擺開戰場。不到半年,秦軍便被圍殲,一敗塗地,40餘位大將被俘,4000餘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跳入汾水見了閆羅。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柴壁之戰”。戰爭的結果,後秦大傷元氣,國力下降,而北魏國力卻在上升。兩國結下不解之仇。
(西平公主)
兩國老死不相往來,彼此虎視眈眈,仇恨了12年。這期間,北魏也換了皇帝,由拓跋圭長子拓跋嗣繼位,是為元帝。有一天,拓跋嗣突然覺得,北魏雖然比後秦強大,但也吞併不了後秦,這樣下去,後秦對我北魏始終是個威脅,更何況當年父輩“和親”,北魏確實理虧在前,為長久之計,不如與後秦結好。於是,他派大臣帶著厚重的禮金,前往後秦求婚。為了吸取上次“和親”及“柴壁之戰”的教訓,拓跋嗣這次迎親特意按皇后禮儀待遇,並有言在先,依北魏帝規,後秦公主需參加鑄小金人競賽,如果勝出,便被封為皇后,不然,便是夫人。
此時的姚興已不年輕,常有病疾,正臥病在床。他思前想後,覺得柴壁之仇在有生之年難以報了,既然強魏有誠意,主動示好,並願結友盟,我何不為子孫計,順水推舟?於是,他將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西平公主召到跟前,問她意向。西平公主善解父意,為了國家,當即表示從命。
神端二年(公元415年),西平公主在東武侯姚敞、尚書姚泰的護送下到了北魏。北魏果然以皇后之禮迎接。在鑄小金人的競賽中,西平公主未能勝出,只好屈居皇后之下,當了一名夫人。拓跋嗣感到萬分遺憾。西平公主雖然只是一名夫人,但她一直受到拓跋嗣的尊重和寵愛,兩人情篤意深,十分和諧,西平公主成了無其名而有其實的皇后。拓跋嗣幾次努力,要讓西平公主登上後位,但是西平公主非常寬容和謙讓,她與世無爭,處處體諒拓跋嗣的難處,一再向夫君表明她不想當皇后。西平公主以自己的賢良和美德,迎得拓跋嗣及北魏朝廷的尊重,也受到北魏人民的愛戴。
(元帝拓跋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