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九一二年元旦傍晚,大總統在就職典禮上,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宣讀誓言後,當場宣佈“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新年年”,看來,沿襲了幾千年的夏曆,即將被這紙通令廢除。這一天是中華民國元月一日,意在徹底改朝換代,與封建王朝決裂。為與西方國家接軌,民國政府也正式取消了農曆春節,改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完全取消了傳統的農曆春節假期,工廠、機關正常工作,學校照常上課。

一月十三日,臨時大總統關於頒佈曆書令,一月一日稱新年,不稱新年。但是,民間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過春節。公曆年一般被稱為“陽曆年”,而農曆年則被稱為“陰曆年”。

一九一三年七月,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接到一份報告:“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將元旦設為春節,端午設為夏節、中秋改為秋節、冬至改冬節、全國上下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天。但是袁世凱只批准了春節也就是元旦的例假,廢除其他三節,並於次年(1914年)開始實行。這一決定無疑很草率,千百年來的規則是說改變就可以改變嗎?那時,日本在古代社會中一直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近代以來,中國在16年農曆時,也在使用農曆,可以說,整個東亞都是在同一天過春節,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逐漸廢除了農曆,改用西方的公曆。

那時的民國政府也是想學習日本的這一成功經驗,進行維新變法,以使整個國家強大起來,但國民政府卻不是從根本上著手,而是從某些細微的方面著手,試圖透過立法的改革來使國家強大起來。

這本來是很不現實的,一點作用也沒有,但是偏偏要走向極端,把中國的歷次革新失敗歸咎於遵循古制,把學西方曆法成功後的日本作為模板,刻舟求劍,自以為可以成功。

但是強制推行公曆的做法,在民間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老百姓也很反對,就這樣強制推行了,十幾年後大家還是要用農曆的,民間用公曆的人不多,大家仍然過著傳統文化中的農曆春節,而不是公曆中的新年。果然,上面雖然發了通知,但是老百姓還是該怎麼過春節就怎麼過,這事後來政府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1927年,北洋政府垮臺,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後者比前者更堅決。北洋政府只是主張公務員不能過春節,而南京國民政府則直接頒佈了禁止全國過年的法律。193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推行國曆演說大會」,邀請革命元老蔡元培作:公曆遠勝農曆,各界應切實奉行。的演說。這條法令,看似雷厲風行。但是,取消農曆,即取消春節,只不過是統治者完全無視中國文化想當然的結果,當地民眾既不支援,也完全無視南京國民政府的這一命令。於是,在運用行政手段都沒能阻止老百姓繼續過春節後,國民政府於1934年正式廢除了這個政策。

一九三四年初,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強制廢除曆書,承認“對於舊曆書的年關,除公務員外,民間習俗不宜過多幹預”。春節的習俗就在民間再次名正言順了。

實際上,主張廢除漢字和春節的人並不一定是漢奸或不愛國。一些國家過於急切地想讓中國重新崛起。然而,他們矯枉過正,在太過自卑後,開始否定原來的一切。

建國後,新中國繼承了辛亥年的傳統,在曆法上採用了紀年的方法,但對傳統的年節特別重視。十二月二十三日國務院第十二次政務會議透過《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確定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法定假日及放假日期。從那時起,“春節”就成了舊曆大年的稱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儘管人們曾以“革命”的名義,試圖取消春節假期對傳統節日進行種種限制和禁止,但最終並未阻止人們歡度春節的熱情。

春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是海外華人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僑民不斷增加,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的今天,在歐美、東南亞等地,只要有華人居住,春節就成了當地展示中華文化的節日。每年春節,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紐約、日本神戶、法國巴黎、馬來西亞吉隆坡等中國華人聚居城市,都會舉辦一次大型的迎春巡遊,為人們提供了歡聚一堂的機會,也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創造了生根發芽的機會。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68歲仍顯年輕,袁世凱扮漁翁假裝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