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起晚清“第一權臣”,恐怕歷史上除了李蓮英之外真沒有人能夠配得上這個頭銜。李蓮英是何許人?為什麼他能夠在沒落腐朽的晚清朝廷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作為慈禧身旁宦官代表的他,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秘密,毫無疑問,李蓮英從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到權傾朝野的太監總管,其中必然有慈禧等人的暗中協助。仔細考察一下李蓮英的發家史,頗有幾分勵志色彩,雖然他一直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但人們所熟知的那個李蓮英嚴格意義來說並不全面,真實的“李公公”其實並不完全像史書記錄的那般陰險狡詐,陽奉陰違。相反,李公公還是那個年代一個非常善於耍“小聰明”的人,正是因為這一特性從此讓他平步青雲,成為慈禧身邊大紅人,而他的經歷和歷史,說起來令人唏噓不已。
01熟悉晚清這段歷史的讀者朋友應該都知道,由於當時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一些拍照的“高科技”早已傳入了中國,因此,人們對於李蓮英本人的長相基本上都有了大致的瞭解,
從照片上也能發現,李蓮英此人長相併不帥氣,甚至滿臉膿包,但恰恰是這樣一個人,卻能夠成為當時在慈禧太后身邊呼風喚雨的人物,他究竟何德何能?
說到此人,不得不提及他的經歷。
李蓮英早年出身於河北典型的貧農家庭,家中他排行老二,父親整日無所事事,混吃混喝。攤上這樣一個沒本事且毫無負責心的父親,幼年的李蓮英不得不選擇在8歲那年進宮當太監。
初來乍到,李蓮英被安排在宮中負責傳遞文書和口諭的低級別任務,這種事當時在宮裡沒人願意幹,不僅讓人勞累還容易被宮女看不起。與他同時“跑腿”的還有一個人,名叫安得海,此人非同小可,剛入門不久就成功被慈禧看中。
夥伴的突然上升,讓李蓮英開始琢磨效仿安得海,後來,他發現安得海之所以能夠取得頂層領導的喜愛,無非就是靠著會說好話的嘴巴,縝密的心思和善於察言觀色的眼睛罷了。
就在李蓮英開始向安得海取經之時,安得海卻在這個時候得罪了另一個大人物丁寶楨而一命嗚呼,安得海的突然死亡給了李蓮英上位的機會,但同時這件事也激起了李蓮英內心的防範意識:無論自己受到誰的關照,該低頭的時候還是得在宮裡夾著尾巴做人,只有這樣才不會吃虧。
02經過多年所見所聞所悟,李蓮英終於將安得海當年做人那一套全部學會。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接觸到了慈禧,也正是因為這次相會,慈禧愈發發現這個小太監有些與眾不同,最後慈禧對李蓮英開始了一段時間的“考察”。
得到了慈禧的肯定之後,李蓮英並沒有像他的前輩安得海那樣目中無人,囂張跋扈,他深知想在複雜的宮廷裡活下去,就必須不遺餘力地討好上級並時刻保持忠誠,對待大臣們和下級也不能過分打壓,哪怕心裡再不甘心也必須做到恭恭敬敬。
李蓮英的為人處世之道很快贏得了中外一致好評,在慈禧身邊李蓮英表現得甚至不像是一個部下,更像是一個交情多年的好友。
除了會揣摩慈禧的心思外,另外一個讓李蓮英能夠在宦海沉浮的因素就是:他從不干預朝政。老謀深算的李蓮英深知朝廷內政是宮裡的“高壓線”,一旦觸及非亡則殘,所以,他時刻保持著與周圍權勢人物的距離,從不拉幫結派,更不會洩露機密。本著這一原則,李蓮英在朝野內外的聲譽非常之好。
但就算如此,李蓮英還是有自己的喜好的,他非常愛財,憑藉著慈禧身邊“頭號紅人”的名號,李蓮英聚斂了許多財富,甚至連李鴻章這樣的棟樑重臣也不得不對他行賄以明哲保身。
當然,李蓮英也並非徹頭徹尾的“守財奴”,他自然是知道“誰的錢能拿,誰的錢不能拿”的道理,所以,李蓮英雖然在宮中多年,但卻很少因為財富問題而得罪人。
如此一個懂得局勢和是非的人,怎能不受到慈禧老佛爺的“青睞”呢?
結語慈禧死後,李蓮英也退出了官場,他甚至帶著這些年積累的財富離開了皇宮。此後少見於歷史記載中,最後人們再次發現他的時候,除了一座墳墓再無其他事物。縱觀大太監李蓮英一生,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為人處世之道,李蓮英其實並沒有影視作品裡說的那麼惡毒不堪,他是一個十分聰明且情商很高的人物,他知進退明得失,知道對待不同的人應該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他了解宮裡的一切,他也深得領導的意圖,所以才能在宮裡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一個最早在宮裡跑腿打雜,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一躍成為慈禧身邊寵臣,震驚朝野內外的狠角色,李蓮英身上有太多值得後人借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