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半推半就中奪了他的老領導柴榮留下的後周江山,建立了宋朝。104年後,北宋第五位皇帝再次被黃袍加身,不過這次的劇情讓人啼笑皆非,結局也讓人不由感慨,人生有時不過就是一場鬧劇。
1.備胎的憂慮話說皇帝中的勞模宋仁宗趙禎,在皇帝的工作崗位上竭心盡力操勞一生,最終無奈地撒手人寰。說無奈因為從開始不知生母是誰,到最終沒有兒子再出世,他縱然打造出了繁華盛世,錢多得不計其數,但他一生節儉,從不敢多花、亂花,皇帝與他只是一個職業,毫無樂趣可言不說,還沒有子嗣來子承父業。
這一天他終於得到了解脫。只是,隨著那顆高尚的靈魂的離去,有些人就從暗處走到了前臺,在光照下原形畢露。
仁宗死在深夜,凌晨時分死訊才傳到外面。沒有人知道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只是,當皇位的唯一繼承人趙曙趕到時,歷史上的驚人一幕再次上演。
宰相韓琦手捧黃袍請他即皇帝位。為了這一刻,趙曙已經等了二十六年。那時,他叫趙宗實,仁宗的第一個兒子夭折,四歲的他被領進宮教養,雖沒名分,但所學皆是按帝國接班人標準。
四歲的年齡正是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齡,而他卻不得不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走進那個沒有親情的深宮大院。過了四年,一切似乎剛剛熟悉,懵懂中似乎也知道自己和別人的不同,知道自己有一天可能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但是,真正的皇儲出生了,仁宗有了自己的兒子,他被帶出了宮。
作為一個孩子,也許回家對他不會有太多遺憾。但他的父親定會不平靜,因為他的父親濮安懿王趙允讓,也曾經是皇位的備胎,只是劉娥借腹生子生出了宋仁宗趙禎,不得不結束了他的備胎生活。
曾經,他離皇位也是那麼近。如今,眼瞅著自己這一血脈再次與皇位失之交臂,老王爺的心定是五味雜陳。
人生總是充滿無法預料的戲劇性。又過了四年,仁宗的兒子再度夭折。群臣又一次想起了趙宗實。只是,仁宗堅定自己還年輕,一定會有自己的兒子,這一等十幾年就過去了。
這期間,從範鎮、包拯、唐介直接粗暴式地要求仁宗選養子立太子,再到司馬光、韓琦等人的旁敲側擊,仁宗的心定是鬱悶到了極點。終於,他接受了命中無子的現實,向他的臣子們妥協。
趙宗實再次被選為太子的候選人,這一年,他已三十歲,早已結婚生子。從閒散宗室人員到皇太子,本是夢寐難求的事。可是,趙宗實沒有猶豫,直接拒絕了,他很認真地說:“我不夠資格,絕對不當。”
按照古往今來的老套路,這種推辭也合情理。只是他拒絕地過於豪橫。先是以為剛死的父親守孝為由,然後任朝臣們怎麼千請萬請,就是不做,連仁宗都有些不耐煩了。這時,首相韓琦堅定地表明立場,建議仁宗寫親筆詔書,讓趙宗實知道這是聖旨不可違。
結果,十八道聖旨換來十八道辭表。趙宗實躺在床上,一口咬定自己病了。於是,韓琦等人猜測一定是他嫌沒有名分,缺乏安全感。這也不難辦,他們建議皇上給與他“皇子”的名分。
那一天,仁宗當著全體在京皇族的面,宣佈趙宗實為皇子,正式改名為“曙”。這也暗示著他就是宋朝的唯一繼承人。出格的是,趙曙還是那句話:“不當,就是不當。”他說這事不是福,對他就是一個禍患。
韓琦一等人不明白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在趙曙眼裡難道就是一個禍患?但不管怎樣,保皇派的角色讓他們不允許自己中途退讓,縱然被他折騰得要死,也得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推也要把他推到皇位。
還好,折騰了二十天,趙曙終於起床了,他同意了進宮。官方記錄是那位給他寫了十八道辭呈的王府紀事孟陽提醒他:“現在你已經是皇子了,天下人都知道,就算你現在請辭獲准,迴歸王府,就敢保證今後沒有後患了嗎?”
這一言如醍醐灌頂,趙曙立即起床進宮,既然躲不過,那就接受算了。作為皇室宗親,一切身不由己。
進宮時,他很低調,一家老小加上隨從才三十餘人,且行李簡陋,不過所帶藏書很多。於是,趙曙的賢德之名瞬間傳遍天下。
入宮後,仁宗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悉心栽培。一切都似乎很完美。
2.終於黃袍加身,他卻瘋了當宰相韓琦手捧黃袍請趙曙即位時,趙曙的反應再次讓朝臣們開了眼。他先是大喊:“我不能為,我不能為!”然後轉身就跑。韓琦等人立即就撲了過去。戲劇性一幕上演了,新皇帝被幾個大臣給緊緊抱住,有的給他更換黃袍,有的給他更改髮式。
收拾妥當,直到扶他去見百官,宣讀即位詔書。大家才發現有些不對勁,此時的趙曙目光呆滯,頭髮凌亂,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跪倒一片的臣子。還好,他的臉上還有兩行淚水。臣子們又一次被感動了,真是孝子一個啊。
七天後,仁宗大殮。新皇帝趙曙再也無法控制自己。他在仁宗的靈柩前喊叫著來回亂竄,直接把葬禮搞得無法進行。韓琦實在看不下去了,攔腰把他抱住,叫幾個太監直接把他送回後宮。按說這次攪場可是對先皇大不敬,偏偏保皇派們再次為他解釋,這孩子實在太孝順了,太悲痛了,一時精神失常了。
回到後宮,趙曙變本加厲,繼續耍瘋動粗,先是打罵嚇人,然後對前來勸說的養母曹太后也不給情面。一生溫婉的曹太后忍不住怒了,叫來韓琦,指責新皇帝的無禮。面對責問,韓琦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反擊曹太后,告訴她新皇帝出事,您也別想好。
韓琦親自端藥到趙曙眼前,結果趙曙只喝了一口,就推開了,藥灑了韓琦一身。這在宋朝開國史上是絕沒有過的。曹太后忙叫人為他取來一件新袍換上,感慨他實在太不容易了。沒辦法,既然選擇了他,韓琦絕不會輕易放棄。
新皇帝的病依然很重。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真瘋還是假瘋,但大家都明白這樣子是沒法辦公的。於是,善良的曹太后被推上前臺,成為宋朝歷史上第二個垂簾聽政的太后。
奇怪的是趙曙的病情,說好就好,說壞即壞。好起來一切如常,健步如飛。壞起來能立即躺倒,如入膏盲。只要到正式場合,他就一言不發,沉默不語。到了年底為仁宗送葬的日子,他直接說自己病了,哪也不去。
曹太后憤怒了,朝臣們看不下去了。就連保皇派司馬光都不再沉默,太醫被審問,結果是皇帝“六脈平和,並無大礙”。趙曙終於去了祭祀現場,只是這次他沒有流一點眼淚。
曹太后無奈動了廢除趙曙的念頭,只是她不是劉娥,她太善良。當她把蒐集到的證據交給宰相韓琦時,韓琦卻當場燒燬。他迅速召集自己的同僚,他絕不允許讓自己的擁立之功毀於一旦。曹太后面對韓琦等人的無理爭辯,居然再次妥協了。
人性真的難以讓人琢磨。趙曙縱然被壓抑半生,心存怨恨,但他的反常實在是駭世驚聞。但,他依然被擁護著坐在那至高無上的龍椅上。
3.趙曙的作為通常新官上任都得三把火。新皇上趙曙也不例外,只是他這一把火燒得很艱難也很離譜。8
曹太后被趕下了臺,趙曙開始獨坐金鑾殿。他要為親生父親濮王趙允讓要名分。歷史上有名的“濮議之爭”開演了。
英宗趙曙在位四年多,一年半時間在為他的父親要名分,而且其影響貫穿他執政始終。皇帝和朝臣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內部的爭鬥之中,他們結黨成風,相互打壓,嚴重製約了宋朝的發展。
在曹太后明確態度後,濮議之爭落下帷幕。英宗趙曙為父親贏得了“皇考”的名分,而這一爭也耗費了他太多精力。
趙曙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也該為國家做些事時,再次病倒。他的身體一天天虛弱,無奈在病榻前,在韓琦的提意下,艱難地寫下“立大王為皇太子。”韓琦說這不規範,英宗又寫了三個字“潁王頊”,到此沒有人再去管他的痛苦。
翰林學士被緊急召進宮草擬聖旨。可憐的宋英宗,再一次用盡最後的力氣咬牙把剛才寫的字又寫了一遍。淚水在他臉上緩緩流下。
人生,莫非真的是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彌留之際的趙曙在想些什麼,沒有人關心也無從知道。但不管是解脫還是不捨,這一次他依然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帶著心靈的創傷將人生永遠定格在了36歲。
在他的執政期,由他下令並支援司馬光編寫整理的《資治通鑑》,成為他一生最最大的功績。
無論褒貶,他都是那個看似幸運,實則不幸的宋英宗趙曙。生於皇家,他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童年的創傷,讓他無法掌控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