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麴義背叛韓馥投奔袁紹

麴義是涼州人,由於沒有個人傳記,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來到冀州。有可能是因為鎮壓黃巾軍來到冀州,畢竟冀州算是黃巾軍大本營,但是這個說法也沒有什麼證據。總之他是跑到了冀州。

董卓進入洛陽控制朝政,很多人認為董卓是一個腦袋裡都充滿肌肉的人,其實並不是。他為了得到地方上的支援,派遣韓馥、孔伷、劉岱等名士到地方做州刺史或者州牧,算是一種拉攏的手段。韓馥就被派到冀州。而麴義也成為韓馥的部將。

可惜麴義並非真心歸服韓馥,不久之後就反叛韓馥。韓馥是一個名士,並沒有軍事上的才能,所以拿麴義無可奈何。這個時候麴義就成為冀州一帶的比較中立的勢力。因此被袁紹看中。袁紹當時作為渤海太守,屬於韓馥的部下,但是與韓馥的關係不好。因為袁紹名望太大,所以韓馥總是遏制袁紹。袁紹一方面吸收麴義到自己的陣營,一方面秘密邀請公孫瓚給韓馥施壓。韓馥性格比較怯懦,於是就把冀州讓給袁紹。

麴義在"界橋之戰"的表現

袁紹答應和公孫瓚瓜分冀州,實際上公孫瓚一根毛也沒有撈著。他對袁紹非常憤怒。於是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發生矛盾,引發了戰爭。當時公孫瓚比較強大,主動進攻袁紹,袁紹防守反擊。雙方在界橋這個地方開戰。可以說"界橋之戰"就相當於袁紹集團的"官渡之戰",決定袁紹的生死存亡。

在這場戰爭當中,公孫瓚投入大量的騎兵,左右翼各有一萬騎兵,還有兩支"白馬義從"。"白馬義從"是公孫瓚的王牌部隊,也是嫡系部隊,由乘坐白馬的騎兵組成,作戰方式是騎射。在對烏桓的戰爭中,"白馬義從"已經打出了威風。

相比之下,袁紹的軍隊就有些弱勢。麴義率領一千八百人作為前鋒,其中八百人拿著盾牌頂在最前面,後面埋伏一千弓弩手。公孫瓚看到麴義的先鋒部隊有些輕敵,讓兩萬騎兵踏過去。結果麴義將盾牌移開,對公孫瓚的騎兵就是一頓猛射。雖然公孫瓚的硬實力遠遠強於麴義,但是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在軍隊出現敗績之後,兵力對比就不再有參考價值。麴義率領前鋒部隊一舉擊潰公孫瓚的大軍,獲得"界橋之戰"的勝利。

麴義之死

除了"界橋之戰"以外,麴義還有一些表現,但是都沒有"界橋之戰"那樣亮眼。總的來說,麴義在袁紹集團中可以說是軍功赫赫,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恃功而驕。而袁紹本身又是一個外寬內忌的人。麴義立過大功,有自己的部曲,表現得還十分驕縱。於是袁紹殺死了這個"界橋之戰"的大功臣。麴義的軍隊引起一定的騷亂,也被袁紹平復下來。可以說麴義死於自己的性格缺陷,也失去了在三國亂世中建立更多功業的機會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漢末英雄記》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的三國存在特殊兵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