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包裝得過於完美的領導,追隨的人紛紛遠去,因為感覺不到你需要他們。經常表露缺點或者小錯誤的領導,更容易引起員工的個人崇拜,這是為什麼呢?
漢高祖劉邦心中頗有遠大謀略,但他傲慢看不起人,比如他在召見酈食其的時候就坐在床邊伸著腿,讓兩個女人幫他洗腳。結果被酈食其反問:“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然後諫言道:“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直到劉邦將自己整理整齊並向他道歉,酈食其才講出了自己的謀略。
劉邦還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過英布,還在儒生的帽子裡撒過尿,但他的這種傲慢之舉反而吸引更多人來為他效力,因為他總是一邊“犯錯”一邊“悔改”,讓那些有才之士意識到自己的“有用”,更願意追隨他。
想得到別人心甘情願地追隨,就要讓自己的身上有“缺點”,正因為有“缺點”,別人才願意追隨你、彌補你的缺陷。人們喜歡有才能的人,但如果這種才能達到了盡善盡美,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卑微無能和價值受損,人們就會下意識地開啟“自我保護功能”排斥這個人,甚至對他產生嫉恨。唯一能夠消除這種嫉恨的方式,就是讓自己也犯一些小錯誤,有一些小缺陷才能得到更多喜愛和追隨,還能降低他人的戒心。
《後漢書》中記載,英布造反,劉邦決定親征,並命令蕭何籌集糧草、安折百姓、但卻屢屢派密使監視蕭何的一舉一動。就是因為蕭何過於優秀,常常為百姓著想,深得民心,劉邦害怕蕭何的名望超過他,以後會謀反,所以才有了以上舉動。於是,肅何聽從了下面人的建議,胡亂收取捐稅,並時不時貪汙兩把。劉邦聽後,覺得蕭相國也不過如此,才真正放下心來。
白璧微瑕效應常常被稱為“犯錯誤效應”,即小小的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的人,人際吸引力更高,但這個錯誤也並非所有人犯都有效,而是對一個能力非凡的人而言,他能夠犯錯誤,才能讓人覺得親切,才能更有吸引力。
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為此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次演講會上,讓四位助手各有不同的表現,其中兩位表現非凡、才能出眾,另兩位則表現出才能平庸。這時,才能出眾的一人失手打翻了飲料,而才能平庸的一人也碰巧打翻了飲料,測試四個人對人們的吸引力怎樣。結果證明:才能出眾而犯小錯誤的人最有吸引力,而才能平庸卻犯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也常常看到這種現象,在某些領域有特殊才能的偉大人物生活上往往迷迷糊糊,容易犯各種小錯誤,這樣的人反而更受歡迎,比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常常被太太和女兒嘲笑不精通家務,常犯些小錯誤,但這些並沒有讓總統的形象受到影響,反而讓選民覺得他更加親切。愛因斯坦在壽宴上的“鬼臉”,讓人感到他平凡、頑皮的一面,更讓人喜歡。
可見,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不妨犯一些小錯誤,會讓人更樂意跟隨你。心理學上對這種現象有種解釋,人們認為完美無缺的人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安全不真實的,“神秘的事物都是值得懷疑的”,因此對於這種形象總是選擇敬而遠之,而犯一點兒小錯誤,往往會把這層神秘的面紗揭起一點兒,讓人們更喜歡和容易接納。
因此,在生活中不妨犯一些小錯誤,當然前提是你的才能足夠高、你足夠優秀,這些小錯誤反而能夠增加你的人情味,讓更多人喜歡你、追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