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一句話闡釋了國人古往今來嫉妒成性的證據。

秦昭王四十八年,秦國重新平定了上黨郡。韓國、趙國非常恐慌,派遣了縱橫家蘇秦的族弟蘇代攜帶厚禮去找當時秦國的相國應侯說“白起俘虜了趙括,如果趙國滅亡了,那麼秦王就要稱帝了,白起也將位列三公,你甘願處在他的下位?即使你不想處在他的下位,你又能做的到?不如藉此機會命令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不要再讓白起建立起功勳。”應侯聽了這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對秦王說“秦兵疲倦不堪,不如讓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以便讓士卒修整一下。”秦王聽從了相國的意見,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城,雙方講和罷兵。白起聽到了這件事從此與應侯不和。次年正月,秦國又發兵攻打趙國邯鄲,白起拖病不去,秦王又派應侯去勸說,白起還是不肯聽從,於是秦王免去白起的爵位,貶為普通士武,把他流放到陰密,他病勢沉重,不能動身。過了三個月秦王派人把白起趕走,不准他留在咸陽,應侯及群臣對秦王說“白起貶遭流放,心中不樂,內心不服,口有怨言。”於是秦王派人賜給白起一把劍,讓他自殺。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善於用兵,征戰沙場三十七年,攻城七十餘座,殲敵百萬,戰無不勝。在橫掃千軍武力最高值時,亦被應侯的嫉妒心害死,功敗垂成。

公元1140年七月,岳飛率領岳家軍挺進中原,經過艱苦卓絕的鏖戰,大敗猖狂南侵的金兀朮大軍,接連取得郾城、穎昌大捷,破“柺子馬”,岳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前鋒已抵開封南郊的朱仙鎮。離汴京已經很近了,岳飛高興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銳氣喪盡,目前已丟棄兵器,向北逃竄。機不可失,準備乘勝北伐,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

然而,朝廷一向有主戰和主和兩派。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打算丟掉淮河以北的國土,與金國議和。並進讒言“迎回徽、欽二帝,陛下又將置於何地”,趙構因此倒向了主和派。秦檜深知岳飛抗金最為堅定,就先調一向與岳飛不睦的張俊等將領率部先歸,然後以岳飛不宜孤軍久留為由,令他班師回朝。怕岳飛不聽,一天之內竟連發十二道金牌,岳飛明白乘勝追擊已絕無可能,悲憤填膺,肝膽欲裂,不禁仰首長嘆,捶胸頓足:“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同年十一月,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岳雲父子絞死於風波亭。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英雄氣概舉世無雙,眼看就“直搗黃龍府,與君痛飲耳。”還是被趙高以及被金國收買的秦檜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除而後快,雖一腔熱血,難免遺恨九泉。

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進攻北京。

時任薊遼督師的袁崇煥對後金的行動早已預料,因為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嚮導,突破長城,來威脅北京。袁崇煥兩次上疏,都沒有引起崇禎皇帝的足夠重視,當時袁崇煥所在位置距離北京大約800裡。袁崇煥只好親率軍隊,日夜兼程,直奔北京,保衛京師。袁崇煥認為敵兵遠來長途跋涉,遠離後方,糧草不足,必不能久留。只要堅壁清野,不與作戰,定自潰敗。皇太極在軍事上打不贏袁崇煥,就在政治上使用離間計。期間皇太極故意放走了被擒獲的崇禎帝身邊的兩位小太監,且故意讓他們聽到了袁崇煥要投降議和的假話,崇禎聽到太監的描述後,又加上兵臨城下,袁崇煥遲遲不出兵。當即認定袁崇煥叛國無疑,就要殺掉他,此時曾經得罪過的首輔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梁廷棟,以及觸犯了魏忠賢餘黨利益的那些小人也推波助瀾,於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劊子手割了3543刀

袁崇煥是明末能夠影響時局改變國民命運的重要人物,是愛國領袖,空有一身抱負,因主暗政昏卻落的個投降賣國,家人流遷徙三千里,百姓爭相食其肉的下場,可謂慘絕人寰。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很多種因素。即使個人再有能耐,也逃脫不了世俗的繁務。必須學會適應環境,審時度勢,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有道是,人言可畏。不然,你縱有通天的本事,也抵不住別人的陷害。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