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冬雪一場寒,轉眼間天氣越來越寒冷。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棉褲、棉襖、帽子、手套……全部“裝備”到身上了!作為明粉,小編自然也是想了解明朝人是如何保暖的?
今天就從“頭”開始說起,我們先來介紹一種叫“臥兔兒”的皮毛裝飾物,它是可以與古代女性的華麗髮髻搭配使用的。
而這個昭君套,就是當時的一種皮草防寒頭套。“昭君套”是一種用動物皮毛做的女式帽子,但沒有頂,要露出髮髻,正確的講應是帽套。它在明代稱為“ 臥兔兒”,用海獺皮做的就稱“海獺臥兔兒”,用貂鼠皮做的就稱“貂鼠臥兔兒”。
昭君套在明代又叫臥兔。例如,在萬曆年間的《橘浦記》版畫中,就能夠看到三兩個女子圍在火爐旁烤火,身穿皮草做邊的冬裝,頭上纏著的便是臥兔。當然,明末的小說《醒世姻緣傳》中也提到了“昭君臥兔”的一詞。在這個階段,臥兔明顯開始與王昭君聯絡起來。
▲明代萬曆《橘浦記》版畫中冬日烤火的女子,頭上圍著臥兔
此外,明代還有另一種比較實在的“護頭神器”叫風領,也叫披肩。在明末《酌中志》裡對披肩有比較詳細的描寫,提到它其實是一種皮毛製品,並且自上到下都很喜歡戴。
風領與臥兔不同的是,它是兩側合圍的帽圈,而且在腦後的部分很長,像個披巾似的罩住了脖子的部分。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通常會用上臥兔,再加上風領。比如在《紅樓夢》中提到大家賞雪烤鹿肉的那次,史湘雲就同時戴了“挖雲鵝黃片金裡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和“大貂鼠風領”。
耳朵是不可忽視的保暖部位。在明代版畫《御世仁風》中,官員不僅在官帽外戴了額護(即女子的臥兔同款),還戴了暖耳。明代的暖耳看上去就是皮草制的耳罩,又稱耳掩。
在明代早期還出現過一種風帽,帽子有後披,前方帽簷呈額頭的尖弧形,帽子高聳,有兩個硬角式的隆起,可以罩住整個頭部。
還有一種在冬季常戴的保暖飾品叫作雪帽。雪帽為兩片式,有些款式在前額會有異色的折角帽簷,兩側有繩帶,可以反向繫於頷下。這種雪帽大概屬於明代幅巾的冬裝款的發展,一直使用到了近代。
▲清末民初 《老殘遊記》中戴雪帽的老殘 陸子常繪
不得不說,這樣的保暖措施,不僅暖和,而且時尚。可見,在明朝,人們就有著先進的時尚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