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南宋中興名將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

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聖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39歲的岳飛在大理寺(監獄)被殺害,屍首就躺在牢房裡,中國人遵從入土為安,岳家人流放千里,門生故吏不敢叩門,史書記載臨安百姓聞岳飛冤死,無不痛哭流涕,但是痛哭歸痛哭,賣豆腐還是賣豆腐,上朝領工資還是不忘早朝…有賣國賊秦檜的淫威在,沒有人敢言岳飛屍骨處理一事,更別提敢去收屍了。

這時候,歷史就是這樣,總是需要小小的人物,所以老百姓創造歷史!

有一個人說:“好吧,沒有人收屍是嗎?那我來收!”

就這樣一個小人物,在歷史中連個生卒年都沒有,後世都沒有他的畫像。

此人,臨安獄卒隗順,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一個生年不詳的人,一個在當時都不會有人提起,未來更不會有人知道的人。

可他,做了這樣事。

他偷偷揹著岳飛的屍體出城,悄悄埋在九曲叢祠邊,他將岳飛的玉環系在遺體的腰上,又種上了兩棵樹。

他將這個事情藏在心裡,沒有跟第二個人說起,直到將死之時,他告訴兒子,岳飛被我埋在那個地方,你要記住了,嶽帥一心精忠報國,總有昭雪的一天。

二十年後,宋孝宗趙昚即位,降旨為岳飛澄冤昭雪,並懸賞尋找岳飛的遺體。

隗順的兒子找到官府,提供了埋屍的地點。

宋嶽鄂王墓

最終,岳飛的遺體被起出,遷葬於杭州西子湖畔棲霞嶺,是為“宋嶽鄂王墓”。

所有人知道岳飛是莫須有入罪,但只有隗順甘冒風險將岳飛埋葬,只有他做到了知行合一。

就憑這一個舉動,他就在史書上留下了清名,有人可能羨慕人家的名聲,但是誰有那個膽量?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時間往後撥488年,1603年的8月,菜市場(古時用刑的地點。)之下,袁崇煥的肉已經慘遭無知的百姓所分食(崇禎皇帝以謀反為由,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唯剩下一付骨架在西四牌樓上隨風飄蕩,淒涼無比。

滿朝文武百官無人敢去問津。

這次更慘,百姓花錢買肉吃,哪裡來的證據讓百姓相信這些罪狀?

白骨肯定更沒人敢收。

這時候,又是一個小人物。

這次連名字都沒有。

蒼茫夜色之下,他幫袁崇煥收好屍骸,並葬在了廣渠門內。

去年今日,袁崇煥從山海關日夜兼程,於廣渠門外,以九千力破皇太極十萬大軍,生生守住;而轉眼後的今天,靈魂飄蕩無家可歸,不知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埋下屍體的人從此選擇了隱姓埋名,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守墓人,這家人姓 佘(shé),名字已經找不到了,後人稱為“佘義士”。

這位袁崇煥曾經的幕僚,死後埋在將軍的身旁,其子孫從此沒有入朝為官,沒有回南方老家,這一守就是386年。

“佘義士”十七代人守護的袁崇煥墓

今天還有位63歲的佘幼芝老太太,住在北京市崇文區東花市斜街52號院內,她就是“佘義士”第十七代傳人。

佘幼芝 1939年生

沒有人知道她經歷過什麼才能保護下那塊墓地,現在只能感謝她和她的佘姓才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袁崇煥的愛國精神往下走……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慈禧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調不動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北上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