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司馬家族”,而不是司馬懿或司馬炎某個人。曹魏政權取代東漢政權,花了一代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一死,兒子曹丕就把漢獻帝趕下臺,自己當皇帝了。而西晉政權取代曹魏政權,司馬家族花了三代人的時間。在司馬懿之前,他的大哥司馬朗就在給曹操辦事。司馬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服務曹魏政權。直到第三代司馬炎,西晉政權才建立。而且,瞭解三國曆史,我們都知道,司馬家族給曹家辦事的時候,日子過得可真是提心吊膽,三天兩頭被懷疑謀反,動不動就被收回職權。但國家遇上難事,還得把司馬家的人給請回來。為什麼曹家總是防著司馬家,卻又離不了司馬家呢?

這個我們還要從東漢時期說起。

司馬家族是河內郡的望族。這裡的河內可不是越南的首都,它指今天河南洛陽到開封一帶。司馬家族一直就很闊氣,遠的不說,我們只看東漢中後期。司馬懿的高祖父當過徵西將軍,這是東漢時期的高階軍官;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當過地方行政區一把手;父親當過首都行政區一把手。司馬懿兄弟八個,個個都是當時的名士,因為他們的名字中都帶著“達”這個字,所以當時人們那把他們兄弟八個尊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排行老二,按理說輪不到他出頭,但大哥司馬朗在四十七歲的時候去世了,所以司馬懿成為家族的領袖,加入曹魏團隊。

曹魏政權有什麼特點呢?

雖然曹操是“老闆”,司馬懿是“員工”,但曹操在身份上可比不了司馬懿。曹操出身寒族,所謂“寒族”是與“士族”相對的。司馬家世代為官,但曹操的祖父曹騰只是個宦官。東漢宦官為了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會領養別人家的男孩,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做了曹騰養子。因為這個背景,曹操總被人看不起。我們知道曹操的文學素養很高,寫出像《龜雖壽》《短歌行》這樣的名篇。這其實反映了,曹操想要出人頭地,只能取“才華”之長,補“血統”之短。

這就導致,曹魏政權會呈現這麼幾個特點。

首先,曹操會注重吸收下層的力量。寒門中也不乏才幹的人,但這個社會被士族把持,寒門出身的人倍受排擠,無處施展才華。曹操就多次釋出求賢令,把他們納入麾下。

其次,曹操的政治傾向更偏向法家。我們知道,戰國時期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以達到有序統治的目的。但漢代統治者獨尊儒術,當然這個“儒”和孔子時代的儒學不一樣,不過道德教化那套東西被漢代統治者選擇性接受了。西漢建立後,漢文帝有個舉措,廢掉肉刑。肉刑指的是人們在觸犯刑法後,受到的處罰。這些處罰會對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比如割鼻子、砍腳、剜膝蓋等等。廢除那些野蠻的肉刑是有進步意義的,但同時又導致新的問題,這就是刑法系統不再平衡。為什麼這麼說呢?漢代以前的刑罰,可以分為五個等級,最輕的是在身體上刺字,其次是割鼻子,然後是剜膝蓋或砍掉雙腳,再高一等是宮刑,最後是死刑,可以看到懲罰層層加碼。但漢代取代肉刑的卻是剃頭、打板子這些,而最高等級的死刑仍被保留。這樣的話,刑罰系統就沒有梯度了。所以,後來不斷有人提出應該適當恢復肉刑。可漢代講儒學、講倫理道德,恢復肉刑這種法家做派就一直遭到打壓。

到曹操這個時候,他出身不高貴,無法全盤依靠士族,儒學那一套用不上。而且,亂世之中,要想創一番事業,效率更高的當然是法家方案。於是,就有手下的人提出,應該加速推動恢復肉刑。賞罰分明,著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並能調動人們生產、作戰的積極性。

但這裡就有個問題。如果曹操不依靠士族,那司馬朗、司馬懿兄弟倆是怎麼入夥的?其實不只司馬家族,曹操團隊中的荀彧出自潁川荀氏,那個被寫入中學課本、喜歡耍小聰明的楊修出自弘農楊氏,這些名門望族都加盟了曹操團隊。

這也很好理解。在那個時代,只依靠寒族是遠遠不夠的。社會資源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不只是田產,還包括教育資源和上升通道。所謂人才,可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行,要有真才實幹。想一下,出身貧苦人家的孩子,沒讀過書,只會種地砍柴,怎麼幫曹操在帳中運籌帷幄?所以,曹操必須同時拉攏士族才行。

但是士族就能看得起曹操嗎?這其實是迫不得已。這要說到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戰役,官渡之戰。交戰雙方是曹操,以及勢頭正盛的袁紹。袁紹出自汝南袁氏,你聽出來了,他也出身望族。交戰之前,袁紹已經佔有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以及遼寧西部、山西東部、山東北部,更重要的是有大批士族支援他。畢竟大家都是士族,都是東漢的既得利益者,當然要團結在一起了。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透過襲擊袁紹軍糧所在地而取勝。一年後,曹操又透過倉亭之戰徹底打敗袁紹。這下,很多士族為了在亂世中生存,不得不轉投曹操門下。曹操這時也正忙著用人,所以接納了很多士族入夥。

話又說回來,既然曹操同時獲得寒族和士族的支援,為什麼還會被司馬家族篡權呢?

曹魏政權被司馬家族取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曹魏政權拿法家的思路治國。法家強調“法、術、勢”。“法”就是變法修刑,前面講的推動恢復肉刑的案例就屬於“法”的範疇,但很多士族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並不追求公平公正的社會法治。其次,“勢”是指君王的權威,目的是讓所有人敬仰、畏懼。為此,曹氏皇帝建造了豪華的宮殿系統,體現自身的尊貴,但引發了普通民眾不滿。還有一個是“術”,也就是皇帝統治的權術。我們接下來重點談一下。

曹操出身寒族,他掌握大權之後,自然也要讓自己的家族興旺起來。曹操軟硬兼施,讓漢獻帝給自己的兒子們封官封爵,比如任命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相當於丞相副手;封曹植為平原侯,食邑五千戶。

但是曹丕篡漢稱帝后,立刻開始限制宗族權力。他讓自己的兄弟們交出權力,離開都城洛陽回到封地。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巡視,硬找出一些雞毛蒜皮的罪過,剝奪他們的爵位。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那位寫了《七步詩》的曹植為例,曹丕稱帝時,曹植為臨淄候。第二年,曹植因貪汙被處罰,貶為安鄉候。第三年為鄄城王。第四年為雍丘王。曹丕的兒子曹睿繼位後,將曹植的封地先後改為浚儀、雍丘、東阿、陳縣。曹植基本上每兩年就要被換一次封地,在頻繁的遷徙途中,心力交瘁。宗室的其餘成員也一樣,頻繁改換封地,別說發展自己的勢力,就是過一段安穩日子都求之不得。

以前看到這段歷史,我們會覺得曹丕太可惡,連手足都要折磨。其實,這樣做是有前車之鑑的。周天子分封,最終天子地位被諸侯王取代。漢高祖劉邦分封了許多同姓諸侯王,後來爆發了“七國之亂”。也就是說,分封制度創立之初能拱衛王室,但很快就會威脅皇權統治。

另外,曹丕的儲君地位是經過激烈鬥爭後才獲得的,為確保皇位穩固,他只能極力限制宗室勢力。

只可惜,曹丕防住了宗族,卻沒有防住外族。司馬懿父子篡權時,沒有一個曹魏宗室成員能站出來力挽狂瀾,最後眼睜睜地看著社稷江山被他人奪走。《三國志》作者陳壽感嘆道:“可惜啊,自己訂的法律,最終殘害了自己!”

其實,曹魏政權的失敗,根本原因還是曹家根基不深,曹操政權有大量寒族參與進來分享權力,士族們不太滿意,仍然希望由我方隊友掌權。最終,他們支援同相同背景的司馬懿奪取了政權。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總統下令誅殺山本五十六,只因暗殺太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