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袁世凱和拿破崙之間的經歷有一段非常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都是在一個共和國裡頭當皇帝,可是後來這兩個人的結局卻大相徑庭。接下來我為你們好好說說。
都是共和遭人恨公元1789年,法國爆發了共和革命,國王被廢除了,法國人是不是要擁抱紅彤彤的新世界呢?並沒有,在這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法國的各派勢力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打得不可開交,法國老百姓很疑惑。都已經共和了為什麼國家還是這個樣子呢?比之前還要亂啊。
這時候有一幫人出來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被後人稱為雅各賓黨,這是一個極左政黨,他們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反革命分子還沒有肅清,還混著我們的革命隊伍裡,所以要繼續肅清,新世界終究會到來的。老百姓一聽,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就繼續肅清吧。於是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黨人開始上臺,這幫人就是靠激進口號上臺的,所以一定要殺人的。
殺誰呢?只能是舊貴族,當時的法國斷頭臺就像流水線一樣把貴族一個一個地往上送,甚至後來斷頭臺都不夠用了人就直接扔河裡吧,後來貴族殺光了,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怎麼辦呢?激進的革命分子往往不會反思自己而是把過錯推給別人,既然貴族已經殺光了,那一定是個反革命分子還沒有完全被清除,他們居然把屠刀對準了自己的同志:我們黨裡頭一定有反革命分子,要繼續殺。他們很快就被憤怒的民眾趕下臺。拿破崙也因為跟羅伯斯比爾關係密切,被一擼到底。
羅伯斯庇爾
但是新上來那個政府,就是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外面被列強欺負,在家裡頭又有保皇黨叛亂,他是誰都打不過,怎麼辦呢?他們就想起了曾經的英雄拿破崙,畢竟拿破崙之前在土倫戰役裡頭,把外國干涉軍隊打敗了,那就他吧!拿破崙倒是不負眾望,很快就平定內亂。然後出征埃及把著名的馬穆魯克騎兵打敗,要知道這馬穆魯克騎兵在世界戰爭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當年就是他們終止了蒙古帝國的擴張。法國人這個民族自豪感啊一下子就回來了,折騰夠了的法國人也不管什麼民主共和了,反正不要再折騰就行了,拿破崙要做皇帝,那就讓他當吧!反正幾年前都還是有皇帝的。
拿破崙
袁世凱面對的局面也是一樣啊!以前大清還在的時候雖然日子過得也不怎麼樣,但好歹還能過,朝廷說話還有人聽,現在南方各省直接割據,紛紛不聽號令。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央政府那個共和內閣就更加是一地雞毛,革命黨天天跟袁世凱扯皮,不管對錯一律反對,這不就是黨爭嗎?民國一共開辦了四年,到頭來卻沒辦成幾件實在的事。老百姓的日子反而越過越苦,所以當時從上層精英到普通百姓,都希望趕緊結束共和,回到過去。
後來的事實我們都知道了,袁世凱稱帝失敗,各路軍閥紛紛打著共和的旗號反對袁世凱,這個洪憲皇帝只做了不到83天就黯然退位,從此永遠地離開了歷史的舞臺。可是拿破崙皇帝做了一輩子,到逝世之後法國人民依然無限深情地懷念他。這兩個人,都是逆天而行,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區別可能只在以下的兩點。
強中央弱地方的法國在拿破崙當皇帝之前發過在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代君主的經營之下,已經完全實現了中央集權,中央政府實現了對全國的完全控制,不再是過去那種封建貴族諸侯割據的局面,貴族都被國王,用軟硬兩手騙到巴黎的凡爾賽宮來享福,所以這幫人就不承擔貴族義務反而更加奢侈無度,在法國大革命中遭了老百姓的恨,以至於落得那樣的悽慘下場。
這個時候可以說的得到巴黎附近的中心區域就可以得到整個法國,因為當時巴黎地區,是法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對於其它的地區有絕對性的壓倒優勢,就算其他地區聯合起來,也無法與巴黎抗衡。
一家獨大的巴黎
可袁世凱面對的局面那就大不一樣了,清朝自太平天國運動以來,名義上雖然保持了一統,但實際上卻是割據的局面,江南的封疆大吏紛紛聽調不聽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些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的漢族將領,更是其中代表,這種局面的發展到1900年甚至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搞出了一個東南互保,意思就是八國聯軍只管去北京找慈禧太后算賬,我們這邊依然做生意。
江南封疆大吏
到了清朝末期由於滿漢矛盾分外突出,政府想借立憲改革的名號,把失去已久的權力重新收回中央,結果引發江南個地方實力派強力反彈,1911年革命黨僅僅只是佔領了武昌三鎮,可江南大地一夜變天,改旗易幟。
袁世凱趁機威脅清朝退位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由此他就繼承了清政府所能控制的全部疆域,也繼承了清政府所面臨的全部問題,這個時候,甚至比清政府所面對的還要困難。在清朝的時候,大家名義上還是遵從中央政府的號令,中央的命令多多少少都還是聽一點的,到了袁世凱繼位之後他們就直接明目張膽割據。
民國割據
拿破崙置身事外,袁世凱深陷局中在袁世凱政府內部,由於它是從革命黨手中接過大總統的位置,所以也不得不接受了革命黨給他設定的一系列遊戲規則——臨時約法,在這套名為共和政治的遊戲規則裡頭革命黨有足夠優勢制衡袁世凱,以至於國家辦共和辦了四年,最後一事無成。
臨時約法
如果你是當時的袁世凱,你所要做的就是趕緊理清自己內部的問題,集中力量對付南方各派軍閥勢力,既然要理清自己內部勢力,那就要跳出共和政治的框架之外,回到過去的皇權政治體系裡頭才能夠一言九鼎。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長時間在這套共和體制裡頭跟革命黨搞鬥爭,袁世凱跟他自己的軍隊逐漸脫節,北洋軍的槍稈子漸漸的就指揮不動了。這時候的袁世凱凱就下定決心要開歷史倒車回到皇權政治的體系。
袁世凱
可是他也不想想,共和制度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時候,就意味著在袁世凱死後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接替人是改成為這個國家的大總統,包括袁世凱手下的那些人他們都在摩拳擦掌,多大的誘惑啊?,現在袁世凱竟然搞出這麼一套皇權制度,這不就是要絕大家的念想嗎?
所以到了袁世凱做皇帝的時候,就連他最信任的馮國璋都在南京反對他做皇帝。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閉門不出,堅決不與袁世凱合作。南方各派勢力軍閥也不會允許袁世凱做皇帝,他們對付袁世凱的方式比較巧妙,並沒有明目張膽地去反對而是捧殺,等袁世凱把人得罪的差不多的時候再一起發難,史稱護國戰爭。
而拿破崙的,他面對的局面比袁世凱好得太多了,拿破崙從一開始就沒有參合到共和政治的遊戲裡頭去,而是一直在外作戰積累聲望,保持跟軍隊之間的互動關係,而當時法國國內的各方實力派,在雅各賓專政時期被羅伯絲庇爾等人屠戮一空,無論是共和黨還是保皇派,都已經實力大損,再也無法阻止拿破崙的步伐。
斷頭臺
總結歷史哪有什麼恆常的對與錯,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各個因素,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點上彙集,那就是所謂的對。缺一不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如果缺少任何一個因素或者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上交會,那你就是錯。
我們讀歷史就應該拋棄所謂的是非對錯站在當時當事人的所面對的局面,抱著理解之同情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才能夠一針見血,明白問題的本質,不要被所謂的政治正確是非對錯,矇蔽了你睿智的雙眼。你看袁世凱跟拿破崙兩個人都是在共和國裡偷開歷史倒車當皇帝,一個成了悲劇英雄,一個成了竊國大盜,誰對誰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