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5年3月16日,汴梁皇城東華門外。
25名新科進士等待著他們的名字從皇宮內被一聲聲的傳出來,再一個個步行進殿。
等待他們的,是宋太宗趙匡義,這位大宋皇帝喊著他們一個個的名字,拉著他們的手,賜予他們進士的功名與宅邸。
告別金鑾殿後,進士們返回東華門張榜,並由順天府尹給狀元插花、披紅綢,扶他騎上御賜的高頭大馬,縱馬汴梁,讓全京城的民眾都能見識到“知識的力量”。
後世將這一套機制稱為“金殿傳臚”。
當然,這個榮耀不僅僅侷限於汴梁城,進士們的錄取通知書更是以“素綾為軸,貼以金花”,由當地父母官帶隊,一路敲敲打打的送到進士們的家裡。
宋代金榜題名給予讀書人帶來的榮耀,遠大於唐朝時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科舉的成功給家門、鄉里帶來的榮耀,帶動了宋朝人讀書的熱潮與文化的興盛。
在這一場中國式文藝復興之下,識字率的提升推動了生產力高速發展,讓宋朝迅速擁有了遠超於西方世界的財富與科技。
更重要的是,就像北宋重臣韓琦說的,“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金殿傳臚”的政策導向如“千金馬骨”一般,使得大量民眾積極參與國家治理,徹底改變了北宋之前的門閥政治,真正實現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這個改變,僅僅是趙匡義在皇城裡的一個動作,引發的蝴蝶效應。
到了清明時代,皇城從汴梁遷到了北京,朝廷對於科舉和教育的重視,讓“金殿傳臚”在“故宮”紫禁城被進一步加碼。
午門共有五個門洞,正中的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也只有在大婚入宮時,才可以走一次,文武大臣親王貝勒們只能走兩邊的掖門。
而科舉進士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卻可以捧著黃榜沿著御道,走只有皇帝才能走的正門。
這種榮譽感驅使著無數的年輕人願意寒窗苦讀,不僅為朝廷帶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也為社會提供了巨大的流動性。
這,就是故宮政策導向的力量。
所以,看看近年來教育系統的改革以及剛剛釋出的一號檔案,再看看故宮文創這兩年突然的大火,就會明白,故宮這兩年的轉型成功,是踩在了歷史的程序之上。
而反過來看,這次開車進故宮炫富事件造成的危害,不僅危害到了故宮文創體系的發展,也間接影響到了國家巨集觀政策的推行。
所以說,政事堂覺得這妹子還是自求多福吧,“男朋友”是否還會繼續承認你,恐怕是個未知數了。
尤其是故宮本身既象徵著文明的傳承,也象徵著天人感應之間的通道,這也是為啥故宮今年的天價年夜飯被網上罵成狗的。
因為故宮前面的天安門上,掛了一個畫像,他告訴了全體中國人,人民萬歲。
嗯,這還不算完,妹子還惹了第三個問題,這個更無解。
因為,故宮紫禁城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大國的外交和理藩。
無論是番邦的首腦還是外國的使節,他們進故宮的時候,要穿過幽暗的天安門門洞,午門廣場的兩側的朝房,使得通往太和殿的道路顯得更加狹長。
而從午門側門入宮後,眼前豁然開朗,穿越太和門一側,他們將忽然看到一片極度開闊的廣場,廣場盡頭是高高在上,金壁輝煌的太和殿。
嗯,就是妹子拍照片的那個地方。
這個參觀動線,是被精心設計過的,所引發的心理活動,將使得這些番邦的首腦們內心深處,都會不由得產生對中華文明的憧憬與敬畏。
這可不是拿錢能夠衡量的,所以,禁止把車開進故宮可不僅是為了保護古董,還肩負著在國際上結交好朋友的重任。
要知道終明一朝,根本不允許騎馬或者坐轎進入紫禁城,而馬背上出身的清朝,雖然允許極少數親王重臣騎馬進紫禁城,但很快也改成只能象徵性的騎著馬進來,然後把BMW停在“停車場”而已。
而這自然是有意義的,因為要把禮遇送給更有價值的人。
1778年,乾隆帝為慶賀自己的70大壽,邀請六世班禪進京,在紫禁城保和殿設宴,特許班禪乘轎。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幾個月前的畫面,袁隆平被抬進人民大會堂,有多少袁老的粉絲和徒弟看到這一幕是熱淚盈眶,我們就會明白,班禪帶來團隊當時激動的心情。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六世班禪和他的徒弟們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西藏的步步蠶食,一直都在堅持西藏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捍衛了我們國家的主權。
考慮到我們未來還有很多統戰工作,妹子就這麼把車開進來,搞的天下皆知,就是在毀這個價值。
所以呢,邏輯都清楚了,就知道這個妹子捅了一個多大的簍子了,以至於政事堂都沒想抨擊她,只是覺得有點可憐。
因為得到後再失去,才是最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