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俗話說:“ 柴米油鹽醬醋茶 ”,家庭的一生都需要與這七件東西打交道。自從人類知道了吃熟食比生吃更好吃、更健康、更易於消化以後,加上會使用火,就再也不選擇生吃食物了。

古代沒有煤氣、天然氣、電等能源,做飯炒菜或烹飪食物都需要用到柴火,所以柴就在第一位了。

民以食為天,從遠古的打獵、採集為生等生活方式漸漸過渡到了農業社會,開始學會養蠶繅絲、種植農作物等另一種生活方式以後,糧食就成為主要的食用食物,也就是“米”。

“油” 和 “鹽” 是第三階梯的必需物質,由於飲食結構、營養物質以及烹飪方式等原因導致人體吃的食物不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脂類物質和鹽類物質,所以必需透過其他方式加以補充。

“醬醋茶” 是第四階梯的食物,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我們或許更喜歡醬油替代食鹽,更或許需要在食物里加上一點醋去增加食物的味道,又或者飯後為了聯絡感情、增加生活樂趣也需要喝喝茶。

鹽是人類生活中一種重要的調味品。由於人體的鹽分有多種途徑的損耗,恢復鹽分對於生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鹽在社會中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為什麼人體需要鹽呢?鹽由40%的鈉和60%的氯組成。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而細胞存活和發揮功能需要穩定的內環境,是人體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壓平衡、離子泵(如Na-k-ATP泵)功能的正常所不可或缺的。它調節人體內水分均衡的分佈,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慾;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迴圈。

如果缺少或吃多鹽分,會相應導致鈉離子減少或增多,會出現低鈉血癥或高鈉血癥。

人類只是不能從食物裡得到充足的鹽,才需要加鹽補充。人類祖先吃肉為主時,可以從肉裡得到足夠的鹽類,後來改吃糧食為主,就需要外來鹽補充了。很多食草動物都需要定時舔一些岩鹽,就是為了補充植物性食物裡很多動物必須的鹽類不足的問題。

一般的歷史考證表明,大概在幾十萬年以前,在海邊的猿人是最早開始有意識地開始去吃鹽的。

據說是那時有一次火山爆發把不少的動物都燒熟了,而且被衝到了海邊,那時的猿人吃到了被燒的動物和以前吃的動物的味道是不一樣的,而且沾染海水的食物更加好吃,所以才開始意識到海水裡有鹹味這回事。

夏朝就有收繳鹽稅這種政策,夏朝時已經普遍吃鹽了。但是古代由於鐵和鹽都是比較匱乏的物資,因此在鹽課作為國家的一項財政收入一直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而由於採鹽技術的限制和政府的控制,當時吃鹽是一種很大的生活開支。

直到近代,由於採掘鹽井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海鹽的大量開發,政府才不再對鹽的買賣和採掘進行特別管控,因而鹽才算是真正意義上在普通人家流通。

位於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千年古鹽田

鹽從何而來?

鹽是地殼中普遍存在的物質,由於易溶於水,因此常被雨水帶進河川再流入大海。據統計,每年從陸地流入海洋的鹽大約有1.1億噸,而全球海洋所含鹽分約4500億噸以上。

依照自然存在的狀況,鹽又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和礦鹽四種。

人類採鹽最早使用的方法是從含鹽量高的乾涸河床或湖床刮下鹽結晶塊,而海鹽是依靠日曬和自然蒸發,從而使鹽分析出。

井鹽的生產辦法是開挖鹽井,含鹽的地下水冒出後,經蒸發便析出鹽的結晶,如中國的自貢就是世界著名的井鹽產地。

湖鹽生產辦法非洲比較出名,在含鹽量較高的湖中放上裝滿湖水的幾百個塑膠桶,然後利用赤道的烈日將桶裡的湖水曬乾,於是桶底便留下了一層潔白的鹽。

開採礦鹽比利用鹽田曬鹽的方式晚許多。

自貢鹽井

現代製鹽方法:

1、電透析法

2、蒸餾法

3、離子交換製鹽

4、真空製鹽法

全國每年的食鹽總消費量基本穩定在700萬噸,而全國一年的鹽產量超過4000萬噸。食鹽是生活必需品,我們每天都需要它。以前食鹽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現在由於國家食鹽產量穩定,消費量穩定,以至於不會出現食鹽短缺的現象,這是我們正常生活的關鍵。

關於居民生活的重要產業如鹽業、糧食等價格受到國家的管控,避免價格過高影響普通居民正常生活,以利於社會穩定。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國恨家仇,他刺殺秦始皇失敗卻全身而退,最後成為大漢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