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塔吊、卸煤和取水碼頭、各類機器裝置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這一切,緩緩地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的老故事……民國首都電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中國第一家官辦公用電氣事業--金陵電燈官廠,距今已有105年。
從金陵電燈官廠到江蘇省立南京電燈廠,再到建設委員會首都電廠、南京下關發電廠,再到揚子電氣公司首都電廠,最後到現在的大唐南京發電廠,民國首都電廠的前世今生就是江蘇百年電力發展的縮影。2018年1月,民國首都電廠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
“渡江第一船”從這裡駛出
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位於江蘇南京老下關中山碼頭旁江邊路1號,自2014年底對外開放以來,吸引著眾多人遊覽參觀。
1949年之前,電廠幾經曲折,歷經坎坷,有過“全國模範電廠”“首都的眼睛”等美譽,也有過遭受戰爭嚴重破壞的衰落時期,為解放南京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京電號”小火輪就出自該廠。70年過去,電廠的塔吊、輸送機、棧橋尚留在原地,靜對著江面。它們,見證了那段不平凡的往事。
1949年,中共地下組織與工人一起,在首都電廠展開護廠鬥爭,直至南京解放,下關發電所都沒有停止發電。1949年初,下關發電所中共地下組織接到上級指示,要求儘可能地保留一些噸位大、效能好的船隻並且泊在沿江一帶。這為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做好準備。
從電廠駛出的“京電號”,因運送解放軍過江,奪取渡江戰役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被稱為“渡江第一船”。“京電號”1925年由上海沈寶記船廠製造,總噸位41.4噸,當時主要擔負從浦口火車站往下關電廠運送煤炭的任務,是運煤的主力。下關電廠中共地下黨有意以運煤為由拖留“京電號”在下關碼頭。而國民黨政府早在當年3月就下達了封江令,對長江下關段兩岸的船隻進行破壞,4月中旬,國民黨江防部更強令要求號輪進入惠民河。於是,電廠工人趁黑夜將發電用的煤倒入江中,以致電廠無煤可以發電,巧妙地拖留住“京電號”,直到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令:“向全國進軍!”我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橫渡長江天險。與南京隔江相望的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也接到上級命令:“立即渡江!”
那天,幾名第三十五軍偵察員乘著小木船來下關找船,與首都電廠工人接上頭。首都電廠的鋼製蒸汽船“京電號”,正停靠在下關碼頭。在6名電廠工人的駕駛下,“京電號”駛向北岸,承擔起接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使命。在南京江面上,“京電號”連續奮戰11小時,運送了14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過江進入南京城,4月25日,總前委首長鄧小平、陳毅等領導乘坐“京電號”小火輪過江。現在,“京電號”被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收藏。
感受原汁原味的工業風
紅色的磚頭、黃色的牆壁、黑色的瓦片……走近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的建築樓,就能感覺到一種簡潔卻又不失高大上的印象。從入口進入,便可以看到左手邊的一個巨大裝置。從一旁的解說牌上得知,該裝置叫做電子皮帶秤,安裝於20世紀90年代,是煤炭傳送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通過電子測重的方式得出傳送煤炭的品質。一直往前走,便可來到一個流光溢彩的裝置前,這個裝置非常有趣,如坐單車一般,伴隨腳踏的轉動,燈光和音樂便會啟動,而燈光的模式和頻閃亦將伴隨腳踏變化。周邊的市民平時都愛來這裡“踩一會”,既可以發電,又可以健身。
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曾是民國時期首都電廠的煤炭裝卸、煤灰外運和取水專用碼頭,電廠搬遷後停用。碼頭邊停靠的浦龍號躉船曾承載孫中山靈柩跨江上岸,賦予該碼頭濃厚的歷史意義。而今,作為伸入到江水中的公園,這裡不僅有“工業迷”喜愛的各類機械,也有惟妙惟肖的雕塑,這些雕塑非常生動地展現了當時工人裝貨與卸貨的情景。在江邊,民國首都電廠當年的運煤碼頭、塔吊、傳送帶也都悉數保留,讓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工業風。安置在江邊的巨大卸船機也非常有氣勢,遊客可以通過該機械了解到當年的卸貨過程。
登上公園的大平臺,即可遠觀江景,而平臺上的皮帶輸煤機雖沒有再執行,但似乎靜靜地在訴說著那個年代,人們如何通過輸煤機運輸煤炭,讓人不禁遐想那個年代發生在這裡的一段段故事。順著輸煤機,來到室內的展覽室,可看到3D復原的皮帶輸煤機當時的運作影像。
位於公園二樓的“百年光影”展覽室中,陳列著過去電廠的工作日誌,以及當時電廠廠長的簡介,讓人一目了然地了解電廠的興衰歷程。據資料介紹,新中國成立後,下關電廠煥發勃勃生機,一度成為江蘇省裝機容量最大,同時也是華東電網的主力骨幹發電廠,承擔了江蘇省三分之一的發電任務。
現在,改造後的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主要用於餐飲娛樂及工業遺存展示,兩者相通並且相對保持獨立,與中山碼頭一起重點突出南京老下關碼頭文化及工業技術交相輝映的歷史脈絡。(作者:嵇刊 圖片: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