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週,和老師一起吃飯。

席間老師聊到了一個話題,我們大部分人往前推,三代或者五代,差不多都能說到,曾經祖上也是名門望族。

這個名門望族不一定是真的名門,但起碼是個大戶。

就是家裡有田地,庭院有僕人。

老師給我分析為什麼那麼多名門卻都沒有延續下來。

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烏衣巷,裡面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這裡面的王謝指的是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豪門世族,一個是琅琊王氏,一個是陳郡謝氏。

當時王謝兩大家族都居住在金陵城外朱雀橋,又因禁軍身著黑衣,當地俗語稱烏衣巷,人稱王謝子弟為烏衣郎。

還有謝安長期隱居浙江會稽東山,後來引出的成語東山再起。投奔琅琊王氏等家族的庇護,最終一步步升任東晉權要。

我們中學學過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 以八萬北府兵大破前秦苻堅領導的百萬大軍,就是謝氏的謝安指揮的。

當前線傳來大捷的訊息,謝安正與客人下棋,看到戰報後,謝安臉上毫無喜色,當客人問起戰況如何,謝安才淡淡的說了句:小兒輩遂已破賊。

當然,強忍內心歡喜的謝安,回到家中,由於太過於興奮,在邁過門檻時竟然將腳下木屐的齒牙給折斷了,他自己卻沒有任何感覺。這是後話。

但如果你留意,這謝安為什麼會說小兒輩?

資料上就會發現,原來,謝家一門四將,合著兵權全在人家謝家手裡,難怪人家是第二望族,自然,後人評價謝安故作鎮靜,讓人無法猜度,也就不奇怪了。

那第一是誰家?

就是更牛的王家,宋代人寫的古今姓氏書辯證裡面,琅琊王氏先後出了幾十位皇后,35位宰相,還有36位駙馬,包括王羲之、王獻之 ……

堪稱華夏望族。

所以,東晉時期王家第一,謝家第二,後面有司馬家,晉朝的皇族,也只能排在第三。

那這些望族,為什麼沒有延續下來呢?

你看劉禹錫的烏衣巷裡說,舊時,到了唐代的時候,王謝已經被他稱為舊時了。

舊時,那說明已經過了時了。

從南朝到唐朝,並沒有多久,這些名門望族就沒了。

這是歷史的一種必然。

咱們看三國演義,曹操起兵陳留,陳留是哪裡?那是夏侯家的大本營,曹操的父親是夏侯家的人,後來過繼給大太監曹騰,跟著曹姓,所以,曹家就是夏侯家。

你看曹操手下的那些大將,你一聽,夏侯淵,夏侯惇,都是夏侯的,人家是陳留望族,手裡有地,起兵的那些人也是他們家的佃戶。

還有河內太守司馬懿,為什麼要冠個河內?因為河內就是人家司馬家的。

這些名門望族可以稱之為士族。

那這些望族,為什麼就沒有在後面延續下來呢?

老師這樣給我分析,很簡單,就是因為土地,各地士族太多,你要任命太守,總不能任命地主下面的佃戶吧,總要選一個在當地能說了算的吧。

這裡面就會產生一個矛盾,就是皇族和門閥之間的天然矛盾,而這個矛盾的焦點就集中在土地。

人有錢了,就會想著廣置田地多生子,多生子怎麼生?要多納妾才能生吧,於是家業大了,自然在學識的培養上就會下功夫,自然,慢慢地總會形成士族。

士族壯大了,尾大不掉,就不那麼聽從指揮了,你想想,東漢皇帝派個太守去河內當太守,他是聽皇帝派去的太守的,還是聽司馬家的?

很明顯。

聽太守的,地幾乎都是司馬家的,種地的人又都是司馬家的佃戶,所以,太守是沒法指揮的,可要是聽司馬家的,那東漢的權威就沒了。

所以,這裡面的分歧是很嚴重的。

老師說,王謝這樣的家族之所以那麼顯赫,是因為東晉很弱,被少數民族壓著打,到後面南朝也很弱,這就存在一個問題。

外面力量沒有消除的情況下,也沒有功夫去收拾內部的那些士族。

但這種局面一定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它總有一天會面臨兩個結局。

要麼外邊力量的攻破,就像王謝的結局,要麼外邊危機解除後,再把內部給收拾了。

歷史就是這麼延續的。

到我們看隋唐演義,評書裡面就出現了宇文家族,李淵家族,這些也都是望族。

那這些望族又是在什麼時候嗝屁了呢?

武則天推動科舉時,你們望族不是武將眾多嘛,那再開個武舉考試,也就是說文官武將都要考試,從而抬高了士族進階的通道。

就像前面說的,當外部勢力沒有威脅的時候,收拾內部一定會有這樣的動作的。

從這個時期以後,中原大地進入了布衣卿相的時代。

那些士族門閥也就進入了終結。

老師講,之所以有這樣的動作,其實也是武則天和下面士族的稅收之爭,士族要延續,土地依然是重要的基礎,但從秦以來延續下的郡縣制,君主收稅是很難的,只要收稅,矛盾馬上就出來了。

其實,到後期的清朝,別說那些早已消失的名門望族,就連稍微大點兒的地主,也同樣的不會放過你。

看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裡面浙江海寧,很富足,包括金庸老先生,原姓查,康熙曾賜匾額: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為什麼會賜這樣一塊匾額?

人家一門出過十多個進士,一門十進士,兄弟五翰林,能不牛嗎?

結果到雍正時期,隨便找了個藉口,查家幾乎滿門被滅,只跑出來一個。

為什麼前面有康熙的皇賜匾額,還擋不住雍正的咔嚓?

還是因為稅收。

你一門望族,發展那麼多年,又是進士又是翰林的,把當地的土地都給買了,商鋪是你們家的,地裡都是你們家的佃戶,你讓雍正怎麼收稅?西北那邊還打著仗呢,兵營也需要銀兩和糧草呢。

金庸老先生他也覺得委屈,人家海寧查家只是一個愛讀書的富裕戶,即便只讀聖賢書,也沒有躲過滅頂之災。

老師談到了現在,一個世家大族的崛起,往往需要積累數代人近百年的時間與集體努力,才能成就家族的崛起,這個幾代人是什麼性質,你要有人,要讓人口繁衍生息。

老師有個觀點,其實現行的一夫一妻制是保護普通階層男方的,你想啊,普通男的,沒錢,倒是省了倆個爭一個的雞飛狗跳。

倒是那些家大業大的,總要想方設法地把自家門庭發揚光大,可早先的婚姻制度決定了,早了不能多生,晚了多生又生不了。

於是,出現了很多打擦邊球的非普通男士。

只是先秦時代孟子已經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聰明的,自己主動“斬”,不聰明的被動著“斬”。

普通人,想開了,也就是三餐一席,可那些胸懷遠大的,你覺得他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都是錢鬧的。

只是,切記,稅要補齊。

(完)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誰也不一定是誰,請勿對號入座。

……………………

閱讀往期文章:

1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過在當世,功於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