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通常會稱英國革命,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俄國革命為十月革命。

但世界歷史上把一個國家革命稱之為大革命的,只有法蘭西一家,別無分店。

法國大革命的特色就是波瀾壯闊、歷時久遠、波及Continental。

在說法國大革命之前,我們需要講兩個源頭。

一、英國樣板的啟蒙思想分支

自從1688年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在當時,這可是一個新鮮事。

一下子歐洲眾多學者都要到倫敦參觀考察呀!

1726年,貴族出身孟德斯鳩來到英國,並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26年-1728年,伏爾泰在英國居住三年期間。1766年,盧梭、大衛·休謨、瓦瑟前往英國。

英國的成就讓法國眾多啟蒙思想家得到了靈感,開始了法國的啟蒙運動。

但同在英國的考察,其中的伏爾泰表達了捍衛自由思想基礎,孟德斯鳩表達了分權思想,而盧梭的學說中卻包涵了革命合法論、人民主權說的激烈思想基調。

這為日後法國大革命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二、美國樣板的共和革命種子

恰好此時,英法百年世仇在美洲大陸又找到了切磋地。

1776年,美國又爆發了獨立戰爭。

法國的拉法耶特侯爵、普瓦斯基率軍義無反顧的支援美國獨立戰爭。

拉法耶特的革命人生

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更像是個國際主義戰士!

為了美立堅的獨立,更為了給英國人添堵。

路易十六為此欠下20億里拉的債務,最後,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迫召開三級會議,而失去了自已寶貴的生命。

唉,這是一種怎麼的精神?死磕英國人的精神!

英國紅衣軍在法國陸海軍和美國大陸軍的夾擊下,被揍得滿地找牙,康華利將軍投降。

與其說是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還不如說是法國人帶著美國小弟幹趴了英國人。

所以,一戰、二戰時,包括巴頓在內的美國大兵來到法蘭西參戰時,都會激動的高呼:“拉法耶特,我們來了!”。

普瓦斯基更是被稱為美立堅的騎兵之父,美國國會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普瓦斯基將軍紀念日”。

的確,在無數美國佬的眼裡,他們欠法國的。

重要的是,上萬名法國士兵在美立堅沐浴共和、自由Sunny,成為法蘭西熱情宣揚共和革命的種子。

派別之分實為權力之爭

有了啟蒙思想的分壘,又有了英國立憲、美國共和對照的烙印,再加上法國內部各等級巨大的矛盾。

法國的大革命從一興起時,就註定了是一條複雜而艱辛的道路。

按傳統說法的法國大革命的派別之分

斐揚派代表大銀行家、大貴族。吉倫特派代表新興資產階級。 雅各賓派則是代表小業主與無套褲漢。熱月政變時,熱月黨人主要代表大資產階級和新興有產者階層。

這一時間可以看到,法國最激烈最血腥的時代,各個階層的代表你方唱罷我登場。殺得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哪裡還有什麼派別之分,就是各當權者的權力之爭。

國王危險

在大革命爆發之後,共和與君憲之爭已如水火不容之勢。

在1790年二月,美國與法國的雙重英雄拉法耶特。拉法耶特主張制定憲法作為自由的憲章,保留國王作為國家首腦,用國民自衛軍保衛憲法和國王。

拉法耶特說“ 如果國王拒絕憲法,我將向他開戰;如果國王接受憲法,我將保衛他。”

但是在1789年7月開始,路易十六的人身安全不斷受到威脅,加上他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滿足。10月6日,若干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衛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強行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他們與衛兵發生小規模衝突,幾名衛兵被殺死。

王后瑪麗一度衣冠不整地帶著孩子躲避。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裡宮,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

1791年2月28日,有謠言稱國王處境危險,數百名年輕貴族前往王宮保護,與守衛王宮的國民衛隊發生衝突,一些貴族遭到毆打和侮辱,令路易大為憤怒。

同時,制憲會議在1790年11月27日通過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起法國天主教會信仰危機,全國一半左右的神職人員拒絕宣誓。

法國內部的分裂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電影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

國王出逃激發的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最標誌性的導火索就是國王路易十六出逃一事。連一個國王都需要出逃的社會,可見當時的法國一般百姓的安全到了何等的地步。

對於路易十六,引用現代法國人的評價是最合適的。在法國大革命200週年的慶典上,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說:“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路易十六出逃未遂的結果,導致了共和的思想佔據了上風。

而隨後而來的,就是擁護共和革命的吉倫特派推翻了斐揚派。盧梭的激進主義被共和派奉為圭臬!

一開始被視為制憲英雄的拉法耶特,此時已無法控制局面,被迫辭職開始流亡生涯。

國王之死、分裂之始

路易十六似乎與中國的宋徽宗、明熹宗很有共同語言,都是著名的工匠。

不同的是,他一生喜愛制鎖與機械改造,據說他可以造出的世界上最精妙、最複雜的鎖。而且他也摯愛機械改造,有一次發現斷頭臺的刀是直的,會延長犯人的痛苦, 很不人道,路易十六靈感一來,就把刀改為三角斜刃型。

但路易十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改造的優點直接用到了自己身上。

吉倫特派的上臺,使得路易十六被推上了自制的斷頭臺。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王權傳統的國家,這樣的傳統被打破,昭示著法國社會進一步的分裂。

直接導致兩個致命的問題,一個是外國王室的干涉(由於當時各國王室均是通婚的姻親關係),使得法國國內的形勢急驟緊張,已經不僅僅是法國國內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則是國內的矛盾也急聚上升,所謂的保王派與共和派變得水火不容,於是日後的法國革命終日搖擺在共和與王權之間,持續長達80多年時間。

其後,革命形勢不斷高漲,更加信奉盧梭共和思想的雅各賓激進派奪權,法國陷入了恐怖政策的泥潭。

瑪麗王后被推上斷頭臺時,她踩到了劊子手桑吉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而為了阻止馬拉下令殺害十八名吉倫特派的成員,貴族出身的科黛小姐刺殺了馬拉。

在行刑前,好心的劊子手桑鬆故意擋在她身前,不想讓她直接看到斷頭臺。科黛請求道:"請讓我看一看,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東西呢。"這句話,讓桑鬆心如刀絞。

但這一切卻沒有阻止羅伯斯庇爾把吉倫特派的領導人全部殺光,連著雅各賓派別中的左右派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成千上萬的法國人被推上了斷頭臺。

路易十六的兒子路易·查理年僅七歲,被交付給一個鎖匠收養,據說政府意欲把他養出一個“好公民”!然而,那個鎖匠沒多久也被推上了斷頭臺,而路易查理又沒多久在聖殿塔監獄被虐待至死。

可畢竟誰也不想在恐怖的政策裡生活,“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執行恐怖政策的雅各賓派領導人羅伯斯庇爾也遭到了清算。

僅僅是國民公會的一場投票,審訊的程式都免了。

第二天,羅伯斯庇爾的刑車就緩慢開向刑場。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不顧被碾死的危險,死死抓住囚車欄杆不肯鬆手,聲嘶力竭地叫喊:“進地獄吧,你們這群惡棍!記住,在地獄裡你們也別想擺脫所有不幸的母親和妻子們的詛咒!”

幽默的法國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這樣一段話“過往的行人啊!我羅伯斯庇爾長眠於此,請不要為我悲傷,如果我活著的話,那你就活不成。”

羅伯斯庇爾上斷頭臺

法國大革命的複雜形勢

熱月政變後的局面,法國國內激進派、立憲、王黨、共和派等各大派別都無法執政。

而且誰執政,誰也不服。

你說他們叛變革命,那也說不過去,他們每一次都是通過巴黎人民給選上去的。

吉倫特派是多數時,要把國王與王黨殺掉。雅各賓派是多數時,要把吉倫特派與雅各賓的叛徒殺掉。熱月黨人是多數時,要清算雅各賓派這些敵人。

沒錯啊,我是多數我怕誰?最後連巴黎人也不知道誰應該是多數。

歐洲各國王室對於革命的恐懼,加大了各國的干涉。

其中又加入了複雜的英法世仇矛盾。雖然此時的英國已經是資產階級的政府,畢竟還是有國王的。我們英國人搞個“光榮革命”,雖說是革命,不過就開了幾個會,換了一個國王,沒有流一滴血。

你們法國搞個革命,這樣恐怖對待國王、議會、國民,英國人明顯感到絕不能讓恐怖漫延。

同時,英國又執行的是“光榮孤立”的歐洲政策,絕不允許任何一國在歐洲的霸權。所以,英國從1793年開始,直至1815年,英國就組織了所有的七次反法同盟!那是一個不滅革命不罷休的氣勢。

而此時的美國華盛頓總統,鑑於國力,“忘恩負義”的選擇了與英國簽署屈辱的《傑伊條約》,拒絕與法國的合作。

此時的法國,自然而然就需要軍人力量。

於是,拿破崙橫空出世,他首先成功的在巴黎鎮壓保王黨分子暴亂,然後又率軍跨越阿爾卑爾斯山,遠征義大利。

1798後7月,拿破崙指揮的法國士兵又勝利到達埃及金字塔下,“士兵們!四十個世紀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

拿破崙著名的口號是“讓馱行李的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的中間。”

所以,他能夠成為法蘭西的民族英雄。

拿破崙創造了奇蹟,平定了國內的秩序,頒佈了《拿破崙法典》,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

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這時的拿破崙又成了法國人的多數!

再輝煌的成就也掩蓋不了帝國的分崩離析,再熾熱的情感也會有冷卻的時刻!

1804年春《第三交響樂——英雄》完成,貝多芬在手稿的封面寫著:“獻給拿破崙”,並在下面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然而,拿破崙稱帝的訊息傳來,失望的貝多芬義憤填膺,他氣憤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

此時,拉法耶特侯爵被解救回到法國,拿破崙要求其悔改。拉法耶特的回答是:“寧可終身囚禁,不願背棄曾經擁護過的神聖事業”。

此時,拿破崙手下的貝爾納多特元帥,曾經的共和派人士,也離開了拿破崙,承繼瑞典王位,加入反法同盟與拿破崙戰鬥。他寫信給拿破崙:“政治上不存在的友誼和仇恨。除命運之神的命令外,對祖國沒有任何義務”。

在內外矛盾交織下,拿破崙的敗亡指日可待。

隨著拿破崙被放逐聖赫勒拿島。法國在“歐洲憲兵”們的刺刀下,又迎來了路易十八的類君主立憲制。

隨後的日子裡,“巴黎人民不斷的拿起武器走上街頭”,1830年,又在拉法耶特的帶領下,開始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法國終於迎來了拉法耶特心目中理想的“君主立憲制”——奧爾良王朝。

按傳統說法從1789年——1830年,41年的時間,法國大革命似乎結束。

在這一段時間,可以看到法國革命走過了一個輪迴,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從君主立憲——共和制——恐怖專政——軍人執政——拿破崙帝制——君主開明專制——君主立憲。

41年,上帝不啻於給法國人設下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法國人度過了恐怖與戰爭頻發的41年。

而開啟這個魔咒的鑰匙,卻是當年路易十八的被迫逃亡與處死路易十八的那個決定。

隨著國王的人頭落地,殺人者與被殺者並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

法國從此陷入了一個分裂的社會。

似乎,法國人這四十多年就是為了君憲與共和之爭,而殺得六親不認、血流成河。

真正的法國大革命並沒有結束。

作為法國大革命的餘煙嫋嫋,在其後的45年內,雖然沒有了前期那樣的血腥與戰爭,但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與吵鬧,實質上並沒有偃旗息鼓。

1848年,“宴會運動”又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隨後又是1852年,拿破崙三世又發動政變,後在全民公決中獲得92%的選票,眾望所歸的登基法蘭西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帝制終結。

普法戰爭後,法國議會又因保王黨與共和派又爭吵不下5年,直到1875年憲法的最後一刻,共和派才以一票的微弱多數確定了法國的共和政體的憲法。

但實質上,從今天看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與法國的共和制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難道法國人就為了一個這樣的虛頭扒腦的東西打了80多年?答案僅僅於此,就肯定會有問題。

法國大革命四十年的小迴圈與八十年的大迴圈

伏爾泰與盧梭交鋒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可以看到兩個身影。

伏爾泰說:“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盧梭的“革命合法論”與“權利中心主義”,幾乎成為相互對立的思想路徑。

在這時期,法國難有小民主,只有大民主。抬腿就上街,動輒就起義。此後的法國曆史,經常會出現一句“巴黎上空再次響起革命的警鐘,起義人民紛紛在各區聚集”。從法國革命到後來的“巴黎公社”這80多年間,沒有和平的交接,暴力政變與鎮壓反而是交替拉鋸。

臨終前,伏爾泰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囑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裡,一半埋在教堂外。他說,上帝讓他上天堂,他就從教堂這邊上天堂;上帝讓他下地獄,他可以從棺材的另一頭悄悄溜走。

但是,上帝讓伏爾泰走向了天堂,卻讓擁有天才拿破崙的法國走下了地獄。

真正輪迴——1791年至1875年憲法之變

實質上,應當注意到的是,飽經滄桑、內外交困中的法國人也許終於明白。

大家坐下來,和平的確立了法國1875年憲法。

其中的兩點可以引起注意。

第一,兩院制代議制取代了一院制,即“多數尊重少數”的精神得以迴歸,這才是走回了當初效法英美憲政的重合處起點。

第二,以立法、司法、行政分權的憲法替代了主權集中論。第二條修改終於迴歸到了1791年憲法分權的精神。使得合法暴力的實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1875年憲法又走到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思想家重合的地方,至此法國在八十多年後才重新凝聚起全社會共識。

而此精神一直延續至今。“巴黎人民拿起武器走向街頭”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至少是“巴黎人民沒有拿起武器走上街頭”。至此,才真正可以說是法國大革命結束。

普法戰爭

法國大革命的迴響

作為一個Continental大國的革命,必然受限於諸多的外部條件,其影響之大,命運多蹇,可以說是波及全世界。這樣來看法國大革命80多年,也不算白費。

其後的德國、日本革命,實質上都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才回歸正途,而俄羅斯也同樣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變革,至今仍然蹣跚在路上。

相關資料:

《外國新聞傳播史》鄭超然 程麗曼 王泰玄.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吉倫特派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賈東海、傅華峰.

《路易十六之死》: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黃霄文.

《歐洲歷史大辭典·上》王覺非主編.

《社會契約論》盧梭

《現代西方法學流派》呂世倫主編

《盧梭的法律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鳳凰歷史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3000日軍包圍15美軍,雙方激戰48小時,最後3名美軍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