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約翰內斯·開普勒,1571年12月出生於德國南部魏爾鎮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性格乖僻的酒鬼,母親是一個旅館老闆的女兒。開普勒3歲時遭遇了一次不幸:出天花時不僅臉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疤痕,視力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身體上的殘疾讓小開普勒受盡了歧視。但是這些不幸並沒有擊垮堅強的他,他仍然頑強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

16歲時,開普勒獲得了獎學金,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的圖賓根大學。此後,他便將興趣轉向了天文學。

1594年,在恩師的舉薦下,開普勒來到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擔任天文學教師,從此開始了宇宙探秘征程。

早在約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便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由比例關係決定的和諧整體。開普勒自小就崇拜畢達哥拉斯,透過對當時所發現的金、木、水、火、土、地六顆行星的軌道半徑比例的觀察,開普勒驚喜地發現,用五種正多面體正好可以表示出這六大行星的軌道半徑。1596年,開普勒發表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宇宙的神秘》,其中便論述了他的這一發現。雖然他所得出的行星運動結果與當時的觀測資料相吻合,但這其實只是一種巧合。當更多的行星被發現後,開普勒的正多面體圖形便不再適用了。然而,這一發現卻極大地鼓舞了開普勒。

1600年,開普勒與第谷開始合作,這是天文學史上的一段最富有啟發性的合作。在此期間,開普勒接觸到了大量豐富而精確的觀測資料,並逐漸發現自己所構造的宇宙體系存在著許多漏洞,於是他開始重新尋找他的宇宙秩序。第二年,第谷去世,開普勒繼任為魯道夫二世的宮廷數學家。這時,他開始利用第谷留下的觀測資料重新計算六大行星的執行軌道。經過四年的辛苦整理與探索,開普勒終於找到了行星的軌道形狀——橢圓形。從此,天文學歷史上持續了幾千年的圓運動學說宣告結束。之後幾年,著名的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陸續出爐:一,所有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二,由行星到太陽連一條線,這條線在相同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等;三,行星繞太陽轉動一週的時間的平方,與它們和太陽平均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1630年,由於生活困窘,開普勒不得不前往雷根斯堡索要被拖欠了20多年的薪水。但這位為天空立法的巨人卻因傷寒死於途中,享年59歲。

開普勒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幻想家,1600年,他出版了一部純幻想作品《夢遊》,講的是人類與月亮人的交往。其中談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東西,比如噴氣推進、零重力狀態、軌道慣性、宇宙服等。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明白,400多年前的開普勒是根據什麼想象出這些高科技成果的呢?

開普勒並不贊同占星術,他在1601年出版的《天文學更可靠的基礎》一書中否定了星體決定人的命運的觀點。他說:“如果星相家有時講對了,那應歸於運氣。”但他仍沒擺脫宇宙的神秘和諧理論。他雖然不相信占星學,但為了謀生,他不得不以此為職業,在第谷去世後,到皇宮替皇帝占星算命。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擺七星燈真的只是為了續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