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近些年,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大家都知道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要性。那麼在古代有沒有植樹造林運動呢?

南京 朱元璋塑像

提起古代的植樹造林運動,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

明朝初年,朱元璋領導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運動。據記載,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令在南京周圍種植了5000萬棵梧桐樹、漆樹。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帶的居民,每家每戶必須栽種200棵桑樹、200棵棗樹和200棵柿子樹。之後又把種植桑、棗樹的命令推廣到全國。要求“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對利用空地植樹的實行免稅,而對不完成植樹任務者懲罰,對砍伐樹木者治罪。有專家推算,僅洪武年間明朝的植樹總量就在10億棵左右。而當時的人口不過五千萬左右,這麼算來,人均就有二十棵樹。這個人均資料,哪怕放到如今,也是不錯的成績了。

朱元璋喜歡種樹的原因,有一個小故事。

據說朱元璋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沒有辦法,只好拿起討飯碗、扯起打狗棍四處討飯。有一年秋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眼睛發藍,四肢無力。當他跌跌撞撞走到一個小村莊時,頓時眼前一亮,發現村邊的一處爛瓦堆裡,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見,興奮極了,於是,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來了一頓柿子大餐,這才得以從閻王爺那裡撿回了一條小命。果樹救命的經歷,讓這位洪武皇帝實實在在認識到:樹可救荒災,樹可富家國。

另一種說法是,朱元璋登基後,有一雄心大志,要建立一支縱橫海洋的船隊,而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男耕女織的社會,桑麻棉等樹木頗為重要,所以要發展經濟,就得植樹造林。

不論原因為何,朱元璋領導的這場植樹造林運動確實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不僅為他贏得了“植樹皇帝”的稱號,還對當時及後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首先是改善了百姓生活。朱元璋曾經下詔書說“棗柿豐年可以賣鈔,儉年可當糧食”,他認為棗樹、柿子樹豐收的年間可以賣出果實賺錢,荒年沒有糧食的時候百姓可以拿果實來當糧食。

其次是造就了明朝領先世界的造船航海技術。明朝時期,中國的航海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鄭和下西洋為世界物質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鄭和下西洋

最後,在今天看來,朱元璋的植樹造林運動,對後世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這場植樹運動,或許今天的生態環境更差一些。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地跨亞非人口超1億,為何建國僅4年便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