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濮陽城是五代時李存審據夾河而建,那時黃河從德勝南北兩城中間穿流而過。當時後梁的軍隊佔領了處於德勝城上游的楊村渡口,為了方便調動軍隊,就從洛陽通過水路運送石料和竹料,搭起了一座浮橋。而德勝兩城之間沒有橋,交通只能通過船隻擺渡,極不方便,更不利於戰時呼應。
當時,與李存審共同守德勝城的副總管李存進,也就是李克用所收的“五太保”,打算也仿效樑軍建一座浮橋。有軍官對他說:“造浮橋需要用竹繩把大船連起來,在兩岸還要用石頭和鐵牛加固,這裡既沒有石頭,也沒有竹林,我認為辦不成。”李存進說:“我已盤算好了,一定能夠成功!”於是,下令軍隊用當地的蘆葦來編織繩索,再把數十艘大船連線起來,並在兩岸堆土成山,把碩大的樹木埋進去用來固牢繩索,經過一個多月,一座簡易高效的浮橋就建成了。當初大家都以為是玩笑話,不想真成了,人人都佩服李存進的聰明睿智。莊宗舉酒稱讚道 :“存進,吾之杜預(注:杜預,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也。”賜BMW御衣,進檢校太保,兼魏博馬步都將。
這一浮橋的搭建方法,可以說是一項發明創造,並被收錄到馮夢龍編著的《智囊全集》當中。宋代孔平仲在《續世說·巧藝》中對此進行了記述,這也為濮陽留下了一個成語--成算在心。
成算在心 chéng suàn zài xīn
〖解釋〗心中早已經算計好了如何應付的辦法。
〖出處〗 宋 · 孔平仲 《 續世說 · 巧藝 》:“李存進欲造浮橋,軍吏曰:‘河橋須竹索……今無竹石,竊慮難成。’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變遷小史
唐武徳四年置澶州於魏,所移之頓丘,其地當兩河之驛路。晉天福三年,徙州治跨徳勝津。徳勝津者,五代樑貞明四年,晉王存朂所築之夾河寨也,其地枉今開州城南五里,徃時大河經流於此,河之南北各築一城,故謂之夾河寨,胡氏曰:時河流闊遠,兩城相距三十里,樑將王彥章奪而守之。石晉時,瀛、莫諸州皆入於契丹,河北無藩籬之限,於是移澶州跨德勝津,並頓丘縣亦隨州而移治郭下,作浮橋以通東北,謂之澶州河橋,於是兩城有南澶北澶之目,宋仍曰澶州,亦曰澶淵郡,鎮寧軍節度使。景徳初,契丹入犯,寇凖勸帝親征,駕至南城,眾請駐蹕,準固請渡河,御北城門樓,士氣百倍,自後奉御客立原廟,益為重鎮,自景徳至慶曆河屢決澶州。熙寧十年,州城圮於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陽為州,即今開州矣。
澶州浮橋紀年
918年,五代樑貞明四年,時為晉王的李存勖攻佔並駐軍德勝渡。
919年,五代樑貞明五年正月,晉國蕃漢馬步總管符(李)存審在德勝夾黃河築南北兩城據守。九月,晉將李存進在德勝建造浮橋。
923年,同光元年五月,王彥章受命攻打德勝夾寨,在滑州明著置辦酒會,暗中派人在楊村準備船隻,命甲士六百人都帶著巨斧。載著冶金的師傅及木炭、鼓風囊,乘流而下。王彥章酒喝到一半,裝著上廁所,帶領數千精兵,沿河直奔德勝。舟兵用炭火燒斷鐵索,又用巨斧砍壞浮橋,而王彥章帶兵急攻南城。浮橋斷,南城被攻破,只用了三天時間。
946年,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當時契丹以本族人朗五做澶州節度使,契丹人性情貪婪暴虐,官吏、百姓都深受其害。王瓊是澶州水運什長,於是聯絡夏津張乙,合起來得到一千多人,沿著黃河而上,半夜偷偷發難,從南城殺死守衛將領,絕斷用船搭成的浮橋,攻進北城,朗五據守主將所居的牙城以抵禦他們。幾天後,遇上契丹救兵趕到,王瓊戰敗而死。契丹國主剛聽到這一變亂時,害怕極了,由此無意在黃河以南久留,立即派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從汴州回到天雄鎮。
999年,鹹平二年十二月初五,宋真宗從京城出發,初九到達澶州,並停留於此。冀州報告說在城南打敗契丹軍,殺死一千多人,奪得馬百餘匹。十二日,在行宮宴飲從臣。任命王超等督率先鋒,並出示給他陣圖,使之認清所部。十三日,賜給近臣甲冑弓劍。到浮橋,登臨河亭,賜給澶州父老錦袍、茶帛。
1004年,景德元年,肖太后御駕親征,兵至澶州北城下,大宋皇帝宋真宗在寇準等人的堅持下,御駕親征,來到澶州南城。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堅持請宋真宗幸臨北城,說:“陛下不到北城,北城百姓如同失去父母一樣痛苦。”馮拯在一旁呵道:“高瓊你為啥這樣無禮!”高瓊大怒,說:“大人以文章貴為二府大臣,現在契丹兵如此猖狂,還責備我無禮,大人何啥不賦詩一首擊退敵人啊?”經過一番爭論,宋真宗決定到北城,到了浮橋,又停下不走了,高瓊用手裡的兵器敲敲前面馬伕的背,問:“為啥不走了!已到浮橋了,還有啥可猶豫的?”宋真宗命繼續前行。到了北城,登北城門樓,展開黃龍旗,城下將士大呼萬歲,氣勢倍增。
1028年,天聖六年三月,京西轉運使楊嶠上奏說:“澶州浮橋用船四十九隻,從溫州要經過樑、堰二十多重,凡一般要兩三年才能到澶州。請從現在開始從秦、隴、同州伐木,磁、相州取鐵及石灰,在本州造腳船。”從此在澶州本地製造浮橋所用船隻。
1029年,宋仁宗天聖七年六月,河北大水沖壞了澶州浮橋。
1048年,士兵王則等人密謀起義,相約正月初一斷澶州浮橋在河北起事。
1057年,嘉祐二年,維修澶州浮橋。
1077年,熙寧十年,澶州南城圮於水。
1081年,元豐四年,澶州上報說浮橋損壞。(十二月把橋修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