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五年,在經歷過猇亭之敗後,休養國力,平定南方叛亂的諸葛亮決定北伐了,在此之前曹魏文帝死了,諸葛亮也是抓住了曹魏皇位交替,國內不穩之時,發動了北伐,在北伐之前,諸葛亮寫下了,我們上學時期都背過的《出師表》。
而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在向劉禪舉薦人才,也就是確定留守班底成員的時候,文臣,諸葛亮舉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而在武將方面,諸葛亮舉薦了一個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向寵,《三國志.諸葛亮傳》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那麼這個向寵到底有何實力能夠成為諸葛亮親自任命的,被劉禪任命為中領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成為了留守成都的實際上最高軍事長官呢?個人的觀點是,向寵軍事能力並不突出,他更多的是一個會和別人搞好關係,能夠維持後方的穩定,諸葛亮才會讓其留守後方。
為什麼說向寵軍事能力一般呢?記載中只有兩處是和其軍事能力有關的描述,一處是《三國志.向朗傳》秭歸之敗,寵營特完。也就是在劉備大敗於陸遜的時候,向寵所部完整的撤了下來,只是當時向寵只是一個牙門將,所轄將士不會是精銳,也不會太多,說的不好聽點,向寵帶回的部隊對蜀漢來說,多一點不多,少一點不少,幾乎是沒有影響。
而且這段記載太簡略了,《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當時的戰況是,劉備所率蜀軍被吳軍擊潰,在漫長的戰線上,向寵是從哪裡撤下來的呢?這個沒有記載,如果是在深入吳境的戰線上,他能將部隊帶出來,那就對是厲害,可是如果是在偏後方的地點,在得知前線戰敗後,率部後撤,那就沒什麼可以誇讚的了,不是從火線中殺出重圍沒什麼值得提的。
類似的可以看看于禁,在曹操征討宛城,張繡復叛之時,《三國志.于禁傳》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于禁是在身邊眾多曹軍敗退之時,實打實的殺出了一條血路,將隊伍帶出來了,向寵顯然沒有經歷過。
在猇亭之戰中,劉備在潰敗期間是有過一次反擊的,《三國志.陸遜傳》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劉備曾在馬鞍山集結了潰退下來的敗兵,意圖和吳軍決戰,只要打贏了,劉備就還有翻盤的機會,但是向寵參加了這次反擊戰了嗎?應該是沒有,如果向寵是從吳軍的追殺中帶出了隊伍,其部下絕對不是完好無損。
另一處是,《三國志.向朗傳》延熙三年,徵漢嘉蠻夷,遇害。這是諸葛亮死後發生的事情了,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被派去平叛,這距離建興五年已經13年了,在被諸葛亮推薦給劉禪後,這13年間,向寵有沒有升遷不得而知,只是在這次平叛中,向寵被叛軍所殺,同時又是記載的極其簡略,不知道當時發生的情景是什麼,雖然說不排除在漢嘉地區可能山地地形有利於叛軍作戰,但是向寵作為平叛主將被殺了,也是是在看不出他的軍事才能在哪裡。
同年蜀漢爆發的叛亂可不止漢嘉地區,《資治通鑑》越巂蠻夷數叛漢,殺太守,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縣,去郡八縣餘裡。漢主以巴西張嶷為越巂太守,嶷招慰新附,誅討強猾,蠻夷畏服,郡界悉平,復還舊治。
同樣是平叛,我們可以看出來張嶷是有策略的,簡單來說就是拉攏一批,討伐一批,一般反叛的部隊人心都不齊,只有適當使用拉攏分化之計,叛軍內部都會發生分裂,張嶷基本上就是用的這一招,之後只要率部剿滅最為頑固的那一支叛軍就可以了,諸葛亮當初南征的時候,不也是利用攻心之計,征服孟獲的嘛,可是向寵不知道採取的是什麼策略,不排除就是簡單的強勢鎮壓策略,反倒是讓叛軍擰成了一股繩。
所以說個人認為向寵的軍事能力不是諸葛亮中意他的原因,更多的是他的出身和為人,向寵叔父向朗是荊襄人士,《三國志.向朗傳》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也。《襄陽記》記載,朗少師事司馬德操,與徐元直、韓德高、龐士元皆親善。也就說向氏族人在蜀漢複雜的政權結構中是屬於荊襄派,相對來說是最支援劉氏政權的一派了。
當初諸葛亮南征的時候,留守後方的就是向寵的叔父向朗,丞相亮南征,朗留統後事。而在他北伐的時候,向朗是隨軍出征了,所以諸葛亮把目光放在了向寵身上,因為向寵和向朗在為人處事上很相似,向朗死前,告誡子弟,傳稱師克在和不在眾,此言天地和則萬物生,君臣和則國家平,九族和則動得所求,靜得所安,是以聖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也就是萬事以和為貴,這樣的人最適合留守後方,可以儘可能避免後方各方發生爭執,也就是老好人的角色,這也是諸葛亮能夠看重向寵,讓其留守後方,成為成都最高軍事長官的原因。
同時這也暴露了蜀漢後期缺乏軍事人才的弱點,蜀漢精銳年輕軍事人才在猇亭之戰中損失殆盡,向寵也算是蜀漢後期能夠任用的年輕武將了,而與其同時期的魏延趙雲,諸葛亮不是不想讓他們留在後方,只是北伐大業,諸葛亮手下任何一個在軍事上有兩把刷子的人,都被他帶著了,說的不好聽一點,向寵或許就是諸葛亮矬子裡拔大個,挑出來的人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志.向朗傳》《三國志.陸遜傳》《三國志.于禁傳》《襄陽記》《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