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這一年遼國的蕭太后和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侵宋。而宋真宗採納寇準建議,親率六軍渡河,在澶州督戰,宋軍奮力迎戰,將敵將蕭撻覽擊斃。
遼國見此提出求和之意,宋真宗得知遼國此意後,便派出供奉官員曹利用以閣門祇使、崇儀副使至遼國兵營議和。
蕭太后和敵軍將領韓德讓在一輛駞(tuo)車上接見了曹利用。並在車上和站在車下的曹利用一起吃飯,商議和談之事。遼國要求宋國割地,曹利用憤然拒絕而回。
第二次,遼國再次要求和談,而這次,曹利用對宋真宗講到,遼國想要割地我是不會答應的,但是如果要求和談銀兩,不知聖上給多少。真宗言道:“若迫不得已,就一百萬兩也可以的。”
結果曹利用第二次去和談後,只談了給30萬兩。等其回來後,真宗正在軍中帳帷中剛要吃飯,於是沒有召見他。叫內侍去問利用談下來多少。
曹利用說道:這是國家機密大事,需要當面啟奏。
真宗不得已又叫內侍去問他,好歹說一個大概的數字。
但是曹利用始終不肯說,而是把三個手指頭放在了臉頰上。內侍見狀,便進去回覆真宗:三指加頰,豈不是三百萬?真宗聽後,言道:太多!但是過了一會又說道:只要遼國能退兵了事,這也是可以的。
本來帷宮並不是很大而且又比較單薄,隔音不好,曹利用在外面將真宗的話語聽的是一清二楚。等真宗召見他時,曹利用立馬跪下再三稱罪,說:我答應遼國的銀兩過多。
宋真宗問道:多少啊?
曹利用答道:三十萬。
這數量聽的宋真宗真是喜出望外,於是大力賞賜曹利用。
這就是澶州和談的背景故事了,我們沒有親臨當時的場景,也無法用現在人的眼光去體驗當事人的心境和想法。要知道那時候大宋面臨著西夏和遼國兩大外敵,如果持續和遼國開打,不說取勝到底有無把握,萬一戰事持續,那麼西夏就會趁機進攻,大宋將腹背受敵。所以從大局出發,和談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這和談之人曹利用,真是個老狐狸呀,不負使命以30萬銀兩完成談判,遠低於宋真宗的100萬心裡預期。但是回來時卻神神叨叨做足了戲份,無非就是想讓真宗大力表彰自己,好得瑟一把。
要知道自古以來和談代表最難當,給多了說你賣國賊,給少了則任務要黃。不過這個曹利用卻把分寸拿捏的非常好,先將宋真宗的胃口吊起來,以為要花很多錢,然後再出其不意簽下合約,給了真宗一個大大的驚喜,不僅完成了檀淵之盟,同時也為自個大賺了一把,顯示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功績。
這就好比我們在職場中一般,做出了功績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將這個功績最大化。
回味品讀古人的故事和文化,這才是歷史的趣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