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秋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恐慌在繼續加深。在工業生產品方面,與之前相比,“德國跌落了33%,英國21%,波蘭24%,美國則為35%”,美國出現了失業狂潮,歷史上稱之為“大蕭條”。
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恐慌的同時,蘇聯經濟出現截然相反的情形:經濟的發展,生產的增加,仍舊繼續著空前的速度向前進展。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僅用四年就超額完成,並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建立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工業基礎,也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繼續增長奠定了基礎。城市和農村中人民群眾的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
在工業方面,蘇聯以極高的速度在快速發展,一次次重新整理新的世界記錄。“1931年,蘇聯國家工業的全部生產比較起1930年要增高45%。那可是工業生產的提高在一年之內就增高45%呀!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紀錄,任何資本主義工業國家未曾夢想過。在過去4年中,蘇維埃每年平均增加23%-26%。德國工業在過去16年中平均每年增加5%-7%。美國的工業在歐戰前平均每年增加3%。在1930-1931年這兩年中,一些重要工業部門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如“煤油生產超過了17%,粗鋼生產超過了6. 7%,鑄鐵生產超過了12%,機械工業超過了26%,電氣工業超過了39%。整個工業在這兩年達到了歐戰以前的二倍。
在農業方面,成績同樣斐然,解決了社會主義蘇聯的麵包問題,糧食的“種植面積單1930年就由113兆黑克突(中國二畝半)增加到127兆黑克突。”由於進行農業集體化,農業在五年計劃中超額完成,如“糖蘿甸的種植面積比五年計劃原定的超過11%,棉花的超過了23%,五穀收成在1929年為71兆70萬噸,1930年則為 86兆50萬噸—在一年中增高了26%——農場的五穀比較計劃的數字大30%。按此事實,蘇聯的農業問題實際上得到了根本性的緩解,之前的大饑荒局面直到肅反之前再也不曾出現了。
蘇聯在工業農業生產力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改善了工人階級與千百萬的集體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們生產的積極性。在蘇聯,不僅沒有工人失業,而且缺乏工人。“在1931年一年內就要增加二百萬新工人。與此同時,工人的實際工資也在大幅度增加,在1930年增加了12%,在1931年工業工人再要增加6%,鐵路工人8%。
除此之外,工人的時間和工作環境也有所改善,“蘇聯的工人。每天只要做七小時工作。重難的工作,例如像礦工,每天只做六小時;火爐旁做工的,每天只做四點半鐘。所有工人做四天工,就可以休息。”“凡是做有害於身體的工作的工人,工廠每天送給工人們兩瓶牛奶喝,好填補工人們的身體。”
可惜後來的蘇聯接連經歷了大規模的內亂和衛國戰爭之後,體制空前僵化,沒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把自己的工農業平衡做好,實際上大蕭條時期的蘇聯經濟遠遠強於西方各國。
參考資料
【1】鄭異凡:《蘇聯史第三卷新經濟政策時期》
【2】徐天新:《蘇聯史第四卷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1 #
-
2 #
所有工人做四天,就可以休息。每天只要做七小時工作,重難的工作,每天只做六小時。 這些是不是在瞎說?就是現在的中國,也沒有條件實現!
-
3 #
聽說蘇聯大規模的餓死人,沒聽說經濟危機下的帝國主義餓死許多人。
-
4 #
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不是沒有物質。所以經濟危機的國家,國民還是生活的可以的
-
5 #
人家金融危機是優勝劣汰,蘇聯能好才怪
-
6 #
看人民日報,哪年都好
-
7 #
都是紙上資料吧……
-
8 #
說的這麼好蘇聯沒了美國越來越強大不明白
-
9 #
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當然快了
-
10 #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美
蘇聯的模式主要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到與軍火生產有直接關係的重工業身上,放戰爭時期很合適,放在平時就難以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當然高官菸酒別墅保姆豪車還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