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張興世,戰功卓著,封徵虜將軍,官當得很大。朝廷因為他有功勞,也照顧他父親,他父親是個農民,朝廷給了這個農民一個待遇:給事中,即每月領一份“給事中”這樣官職的薪水一過去朝廷封賞官員的家屬親成,是明賞,這樣高調賞賜一個有功之臣的家人,為的是給天下人做榜樣:你們也要這樣好好做事,為朝廷立功,將來自己當大官不說,家人也能沾光。這樣賞賜有個好處,即朝廷的負擔在明處,這個賬能算清。這樣設計制度,最大的優點在於近人情。
當然,賞賜有一套規矩,不是濫賞,賞賜其實是一種管理,不能讓你們自己利用職權去開發利益。同時相應的,也有懲罰規矩,如犯錯,也同樣會被株連。
張興世幾次要把他的父親接到大城市襄陽去住,他父親不願意離開老家。張興世有一次回老家給先人掃墓,他的級別高,隨從很多,衣著燦然,聲勢很大。他的父親見狀,大驚失色:“兒子, 你的聲勢太大了,太高調了,咱家先人哪兒見過這陣勢啊?會把他們嚇著的。”張興世聽父親這樣說,趕緊將隨從隊伍減少到幾個人,衣服簡素。他父親才安心。
一個農民竟有這樣的見識!父子恪守法憲,相互警戒,他拿那份“給事中”的錢,朝廷一點兒也不冤枉。
同樣是南朝宋,何尚之這個人很有本事,也有膽魄。那年宋文帝在建康(即今南京)用民工挖了玄武湖,何尚之沒有阻攔、勸諫。文帝又想在玄武湖中修建傳說中的蓬菜、方文、瀛洲三座仙山,以彰顯朝廷“俺們有錢咧”。何尚之急了,力諫阻擋,認為朝廷擴挖玄武湖已經太讓百姓受累了,現在又搞這個形象工程,非常不好。在他的勸諫下,宋文帝只好停了這個工程。當時也有不少官員是極力支援以討好皇帝的,說是建成以後可保建康城和劉宋王朝抵禦萬年不遇的洪水:過了一段時間,又說抵禦千年不遇的洪水;再過段又說能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何尚之發火了:“你們說話到底有譜沒譜啊?"誰也回答不了這個質問,群議遂寢。何尚之不惜得罪人,以警戒皇帝和百官。
何尚之這樣做事,是有家教的一他當了 吏部侍郎,官級雖不太高,但是那是管官的官,一下子門庭若市,非常熱鬧。有一年夏天他休假,前來送他上船的官員非常多,多得他都認識不全,個個都跟他在江邊合影留念。到了老家,他的父親何叔度問他:“聽說你這次回來,官員們都來相送,把碼頭都堵了。是嗎?”何尚之說:“是的,沒辦法,都是同事,來了有幾百人吧!
何叔度微微一笑,說:“ 從前殷浩做豫章定省,送別他赴任的親戚朋友非常多,多得也是把碼頭都堵了;後來殷浩被罷官流放到東陽去,他的船停靠在徵虜亭碼頭好多天,連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來看他。你這次回老家休假,那麼多人送你,其實那不是送你,那是送吏部郎官,跟你本人沒有關係!知道嗎?”
何尚之被父親這樣一說,立即警醒了。回來路上那種衣錦還鄉、不免洋洋得意的心情一下子清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