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突厥都曾經是中國農耕王朝面對的遊牧強國,但是最終都被我們擊敗了。但是,擊敗兩者的過程卻大有不同。漢朝和匈奴的鬥爭,從漢朝初期就開始,一直到東漢前期才擊垮了北匈奴汗國。唐朝建立之後,在30年內就將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大汗國消滅。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一,漢唐建立初期的國力對比漢唐兩國建國之初的局勢大體上是相同的。漢朝建立於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基礎上,人口大量死亡,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根據相關資料的統治,漢初人口只有1000多萬,可以說死亡過半。
劉邦
唐朝初期也相似,唐朝建立之前是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建立之初還面臨軍閥混戰。直到624年,唐朝才基本統一了內地。根據《中國人口通史》的資料得出,唐朝初期的人口僅為1500萬。可以說漢唐建國初期是相似的。
但是漢朝初期的國力卻遠不及唐朝初期。漢朝能夠建立,除了劉邦集團的奮鬥之外,還有就是依靠諸侯的支援,劉邦實際上是做了諸侯的“盟主”。劉邦稱帝后,異姓諸侯得以封邦建國。此後的幾年時間,劉邦又花了大把精力去平定異姓諸侯。可劉邦又分封了劉氏諸侯,重蹈前車之覆。分封制的存在,嚴重分散了帝國的力量,導致漢朝無法集中力量對外。
七王之亂
唐朝的統一,主要是李氏憑藉自己的軍事力量削平了全國各大軍閥,因此建國後並沒有進行分封,實行了高度的集權。同時,唐朝繼承了西魏以來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軍事力量得到了保障。這些使得唐朝能夠集中力量對外。另外,唐朝並未大殺功臣名將,在統一戰爭中鍛煉出來的優秀將領還會在對外戰爭中發生價值。
第二點就是最高統治者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劉邦能夠建立漢朝,並非他軍事能力強,而是在於善於用人。唐朝建立後,全國實權很快落入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戎馬一生,又善於政治鬥爭,其智謀、能力都遠在劉邦之上。
唐太宗
公元前200年,劉邦帶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卻被匈奴團團包圍於白登山,此戰嚴重打擊了漢朝的自信心,導致漢朝幾代帝王均不敢對匈奴開戰。而唐朝建國之初,東突厥可汗帶40萬大軍打到關中,李世民匹馬與之對峙於渭水,大聲斥責可汗背信棄義,使得突利可汗選擇退兵。可見,兩人的氣魄、能力都是有明顯差別的。
二,兩國政策的不同漢朝初期,為了恢復經濟,緩和社會矛盾,選擇了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治國之策。其表現主要有:精兵簡政、輕徭薄賦、避免戰爭。當時匈奴強盛,漢朝採取的政策是屈辱的和親。白登山之圍後,劉邦聽從婁敬的建議,和匈奴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和遊牧民族和親。劉邦和親的目的在於或者暫時的和平。
此後,呂后、文帝、景帝三代帝王都繼承這種和親政策,以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在呂后時期,匈奴單于曾經寫信侮辱呂后,但是呂后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西漢前期的帝王之所以選擇和平,一是經濟尚未恢復,二是諸侯勢力日益坐大,三是自己沒有開戰的魄力。當然,和平並未換來真正的和平,匈奴雖然沒有大肆入侵中原,但是在邊疆的騷擾、搶掠等行為是屢見不鮮。
唐朝統一之前,李淵和當時北方各大諸侯一樣,都向突厥稱臣納貢。但是唐朝建國之初就顯示出了極高的外交水平,能夠在利用突厥的支援下一統中原。隨後,唐朝就和突厥劃清關係,正式開戰。唐初,頡利可汗年年侵擾,關中多次告急,李淵一度想遷都南方,避其鋒芒。但是唐朝始終未向突厥屈服。
當然,唐朝也選擇過和親,但是和親的性質和漢朝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突厥早已分裂為東西兩國,兩國相互征戰,視為仇敵。唐朝則選擇和西突厥和親,結為聯盟,共同對付東突厥。可見,唐朝是將和親作為一種結盟的手段。一般來說,和唐朝和親,在名義上必須臣服於唐朝。發展到後期,北方遊牧部落竟將和唐朝的和親視為被唐朝承認的一種標誌。
漢武帝之後,漢朝和匈奴的戰爭全面爆發了。然而,那時候中原農耕民族對如何對付遊牧帝國還缺乏一定的經驗,因而只能繼承戰國以來的屯田河套、修建長城、派軍決戰等政策。總之來說,就是硬碰硬。結果,漢武帝幾乎耗盡了全國國力,從匈奴手中奪取了河套、河西和西域,但是未能擊垮匈奴。
唐朝對付突厥的方法更多,也更靈活。首先,唐朝的統治者來源於“關隴集團”,是鮮卑族和漢族的融合,因而對遊牧民族更加了解,對漠北也比較熟悉;其次,唐朝會選擇在內部分化突厥陣營,使之陷入內鬥;第三,唐朝會和突厥的敵人結盟,使得突厥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第四,唐朝會大規模啟用少數民族將領甚至突厥投降將領征討突厥,減少了漢軍的損耗。這些政策,都說明唐朝更有經驗,更有技巧,以至於兩大突厥汗國很快就瓦解了。
三,匈奴和突厥的國力不同漢朝建立之時,也是匈奴剛剛統一大漠之時。這時候的匈奴雖然制度比較落後,但是集權比較高,難以分裂。漢朝面對的就是一個統一的匈奴帝國。巔峰時期的匈奴不僅佔據漠北,還控制著河西走廊、西域、東胡,單于可以隨時調集30萬的精銳騎兵。
而當時匈奴周邊除了漢朝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強國,漢朝只能和烏桓、烏孫這些小國結盟。當時烏孫國處於伊犁河一帶,大約60萬人口,已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漢朝經營西域之時,也只能和烏孫和親,結為聯盟。
匈奴的分裂,一直到西漢末期才出現。當時匈奴逐漸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選擇和漢朝結盟,和漢朝和親,到後來直接加入了漢朝。此後的匈奴,已經無法再對中原產生威脅了。到東漢早期,鮮卑強盛起來,導致北匈奴很快就崩潰了。統一的匈奴在歷史上維持了大約200年,這在遊牧帝國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而突厥則大為不同。突厥的控制面積比匈奴更大,以至於突厥採取了分封制來管理帝國。在隋朝時期,突厥幾大可汗內亂,導致突厥分裂為了東西兩部,國力一落千丈。東突厥雖然在隋末唐初強盛一時,但是其國土基本位於漠南一帶,也就是和明末清初的漠南蒙古差不多。當時廣袤的漠北被薛延陀汗國佔據,成為了突厥之死敵。
西突厥方面,雖然佔據了遼闊的西域和中亞,但是內部又分為達頭、阿波兩大汗系,也就是說,西突厥內部又相當於兩大汗國。兩大汗系之間相互內鬥,戰爭不斷,導致西突厥的實力嚴重被削弱。另外,西突厥直接控制的地方也基本限於天上以北,天上以南、昭武九姓等地區都是以附屬國的身份存在,他們隨時可以對西突厥反戈一擊。
從國際環境來看,突厥的周邊環境更加惡劣。突厥的北方是強大的死對頭——薛延陀汗國,南方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國,西邊是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東邊則是難以馴服的契丹。一旦突厥集中兵力對付一方,四方的國家必定群起而攻之,導致突厥顧首不顧尾。這也是突厥多次南下中原,半途而返的重要原因。
西突厥內外局勢
唐朝充分利用突厥內部和外部的矛盾,直擊要害,導致突厥很快就崩潰了。630年,薛延陀將東突厥打得潰不成軍,唐朝就乘機北伐,直接消滅了東突厥。此後,唐朝轉而進攻西突厥,也是聯合了西突厥的各方反對勢力,啟用西突厥的前可汗(投降於唐朝)在進攻現任可汗,導致西突厥孤立無援,分崩離析。
結語唐朝從建立到滅西突厥,一共才用了40年的時間。而這40年的時間內,唐朝還統一了全國、消滅了東突厥、瓦解了薛延陀汗國、平定了高昌,擊敗了高句麗、攻破了吐谷渾、臣服了天竺,創造了一系列的軍事奇蹟。然而,如此多的戰爭,並沒有阻擋國內的經濟恢復和政治穩定。唐朝對周邊的戰爭,不僅打得好,而且打得妙,用最少的消耗,擊敗了最大的對手,堪稱古代“文治武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