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所有通商要求,都被乾隆一一批駁拒絕了。

馬戛爾尼一行極其失望地離開了熱河。

乾隆本來以為這群英夷,飄洋過海是來為了給自己過生日,一開始還把這老頭感動壞了。

爾等航海來朝,涉萬里之遙,閱一年之久,情殷祝嘏,是以加恩體恤。”(《清實錄乾隆實錄》)

完事祝壽後才知道,感情這幫英夷是打著祝壽的幌子,其實是來找大清通商的。

乾隆對他們的好感度,直接就降到了冰點,這邊剛拒絕通商,那邊就下旨驅逐他們了。

不但要讓他們趕緊離開熱河,而且沿途各地不許停留,不然就別怪大清翻臉無情。

那話就說得老狠了:

爾國船隻到彼,該處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當立時驅逐出洋,未免爾國夷商徒勞往返。勿謂言之不豫也!”(《清實錄乾隆實錄》)

你們要是敢在沿途逗留不走,那可就有你們好受的了,哥們提前把話給你撂這了。

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句中國外交圈裡最著名的狠話,就是乾隆最先說出來的。

他是真的對英夷不爽了!

但其實他就是色厲內荏,心裡老忌憚英夷了,您能想的他恐慌成什麼樣嗎?

1、乾隆深知英夷最為狡悍

馬戛爾尼一行收拾鋪蓋離開了,乾隆的狠話也放完了,隨之而來就是心慌慌了。

因為乾隆心裡特別忌憚這群英夷,根據國內國外所能知道的情報顯示,英國人的確不好惹。

乾隆是這麼對軍機大臣坦白內心擔憂的:

英咭唎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且聞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國商船之事,是以附近西洋一帶夷人,畏其恣橫。”(《清實錄乾隆實錄》)

這群英夷在西洋夷人中,屬實是個難以馴服的大刺頭,不但很狡猾,而且很強悍。

聽說他們能在海外吊打各國,到處劫掠別國的商船,讓海外的夷人都非常的畏懼。

那咱們大清要是拒絕了他們的通商要求,回頭他們要是帶兵過來開戰咋整?

不遂所欲,藉詞生事,不可不豫為之防。”(《清實錄乾隆實錄》)

這就整的乾隆整宿整宿睡不著覺,一直籠罩在馬戛爾尼要報復的陰影裡,生怕戰端突然發生。

英咭唎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今既未遂所欲,或致稍滋事端。”(《清實錄乾隆實錄》)

乾隆的擔憂可不是杞人憂天,乾隆對英國人的實力,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

第恐英咭唎素習桀驁,船多人眾。”(《清實錄乾隆實錄》)

英國人仗著自己人多船多,整天看人都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大清真就不一定能降住他。

到時候一旦桀驁不馴的英夷挑頭,其他西洋國家也跟清朝翻臉,那到時候可怎麼收場嘞?

西洋各國夷商,本素畏英咭唎強橫。今又假天朝聲勢,捏造諭旨,誆誘夷商,均未可定。”(《清實錄乾隆實錄》)

拒絕馬戛爾尼後的乾隆,那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心裡一點譜都沒有。

所以乾隆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不行就跟這群英夷撕破臉,做好大戰一場的準備吧。

2、乾隆做好了開戰準備

與其整日搞得內心惶惶,那還不如咬牙準備開幹,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畢竟這時候的大清還是有點能耐的。

但觀該國如此非分幹求,究恐其心懷叵測,不可不留心籌計,豫為之防。”(《清實錄乾隆實錄》)

於是乾隆就開始了戰前動員。

乾隆立馬指示山東巡撫吉慶,前往浙江暫代浙江巡撫一職,全權負責戰守事宜。

即委員將巡撫關防,迎赴嘉興一帶,交吉慶接收。”(《清實錄乾隆實錄》)

按照乾隆的戰前估算,如果英夷要來大清作戰,那主戰場八成要放在浙江一帶。

再確切一點就是寧波了。

因為馬戛爾尼提出過一個請求:

希望割讓割讓舟山的一個島給英國人,作為他們通商的主要據點

但是被乾隆拒絕了。

既然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那八成就得靠武力去搶了。

所以乾隆特別指示吉慶,寧波、舟山一帶是防守重點,千萬千萬不能在這掉鏈子。

今該國有欲撥給近海地方貿易之語,則海疆一帶營汛,不特整飭軍容,並宜豫籌防備。即如寧波之珠山等處海島,及附近岙門島嶼,皆當相度形勢,先事圖維,毋任英咭唎夷人,潛行佔據。”(《清實錄乾隆實錄》)

為此乾隆嚴厲要求海防水師,一定不能再疲軟應付差事,必須做好戰前的大整頓:

近來巡哨疎懈,營伍廢弛,必須振作改觀,方可有備無患。

清朝水師這些完蛋玩意兒的戰鬥力,乾隆心裡還是挺清楚,他們絕不是英國戰船的對手。

所以只能儘可能地做好防守,主動進攻基本上就是沒希望了,只要能防守住就是勝利。

乾隆還煞費苦心地分析了雙方優劣條件:

該國夷人,雖能諳悉海道,善於駕駛。然便於水而不便於陸。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進內洋也。果口岸防守嚴密,主客異勢,亦斷不能施其伎倆。”(《清實錄乾隆實錄》)

這群英國人牛嗎?當然很牛了。

他們牛在哪裡呢?牛在他們可以憑藉船堅炮利,肆無忌憚地橫行海上。

但他們也只能橫行海上,他們的戰船再大再牛,他們也不能開到內河裡吧?

咱們不需要在海上跟他們硬碰硬,只需要用炮臺防守好各口岸就行,照樣能跟他們殺個五五開。

到時候只要他們耗不過咱們,咱們就有反手回擊的可能,幹掉這群洋毛子都不是事

乾隆的這種防守觀點,後來也被林則徐等人所用,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

甚至乾隆還預估了英國人,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跟大清開戰。

若該國將來有夷船駛至天津、寧波等處,妄稱貿易,斷不可令其登岸,即行驅逐出洋。倘竟抗違不遵,不妨懾以兵威。”(《清實錄乾隆實錄》)

等到馬戛爾尼一回國,英國人指定就要殺過來報復,到時候八成他們會使詐。

說是到天津、寧波等沿海地方貿易,然後就會像三國呂蒙的白衣渡江,輕而易舉的拿下沿海。

所以此後只要有英國人的船隻,說是來沿海地方貿易的,千萬不能讓他們登岸。

甭廢話那麼多,直接驅逐出海就行,如果他們敢不聽話,那就直接給他們開火。

要是還不知趣的話,那必須就地殲滅,省的以後沒完沒了的找事。

怎麼說呢?

反正這事給乾隆的陰影挺大的,乾隆真是也被折騰的夠嗆了。

3、乾隆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法上說了:脫光膀子直接開幹,那指定不是高明的戰術手段。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高明的大神級操作。

乾隆也想給英國人事先亮亮肌肉,讓他們看看大清的武德充沛,趁早掐滅他們報復的想法。

所以在指示沿海省份備戰的同時,乾隆還特意組織清軍閱兵,給這群英夷開開眼:

今該使臣到粵回國時,並著該督等即飭各標營,所有墩臺營汛,及旗幟器械。務宜鮮明整肅,俾該夷人等見天朝兵威壯盛,不敢稍萌輕忽。”(《清實錄乾隆實錄》)

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該操練的都給朕操練起來,該有的場面都給朕燥起來。

必須把這群英夷給嚇尿了。

按照乾隆的設想,清軍組織的閱兵行動,那肯定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八旗招展,人山人海。

只要讓英夷見到了清軍的超強的戰鬥力,他們就不會輕易開戰,至少得心裡咯噔一下吧?

乾隆生怕地方官員不能領會自己的精神,所以再三再四的強調必須閱兵,以及必須閱兵的重要性:

英咭唎使臣過境時,務宜鎧仗鮮明,隊伍整肅,使之有所畏忌,弭患未萌。”(《清實錄乾隆實錄》)

最後清軍還真就組織了一場閱兵,地點就在沿海的鎮江,馬戛爾尼使團受邀觀看。

結果還不如不看呢。

馬戛爾尼看後覺得很辣眼:

鎮江的城牆瀕臨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隊伍的主要裝備還是弓、箭、戟、矛、劍等,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倫敦展示古代戰爭兵器時所見到的那樣。

寥寥幾支落後的火繩槍,也已破爛不堪。

因此,這群英國人非但沒被嚇倒,反而斷定“清朝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完事就有了馬戛爾尼的著名論斷: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一句話,幹掉清朝是早晚的事;而且他真的有徵服清朝的想法。

所以乾隆的閱兵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嚇唬住馬戛爾尼,反而讓他更加鄙夷清朝。

當然,馬戛爾尼回到英國後,雖然英國政府很失望,但事態也沒乾隆想得那麼嚴重。

完全沒有走到戰爭的邊緣。

甚至在乾隆駕崩後,英國又派阿美士德訪華,但同樣吃了嘉慶的閉門羹。

不過乾隆也並非完完全全的多慮:

因為在馬戛爾尼回國的47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就爆發了。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不是這個老太太出手,微服私訪的漢武帝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