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的統一,人們總會率先想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日後大一統帝國的基礎,今天小光帶你穿越回千年之前從另一個角度來體味華夏文明的統一。
天壇
人們常說一句俗語:“環境造就人”。例如: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溫伯格曾說過:“我之所以獲獎,是因為我們學校有一種人才共生效應。”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溫伯格所畢業的那一屆有十多個人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對此,溫伯格坦言,學校的環境造就了自己的成功:“那時學校教物理的老師都特別棒,鼓勵我們自由思考,作業很少,讓我們學有餘地,當時學校還有個科幻俱樂部,我們都是俱樂部的積極分子。”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作業”我們不妨把它想象成“文明的生命體”,“餘地”我們不妨把它想象成“文明成長起來的環境”。從俯瞰歷史的角度,來觀察我們華夏文明這個生命體的樣子時,你就會發現:我們在很久遠以前就已經樹立起了“天下一家”的觀念。早在“五帝”時代甚至更久遠以前華夏文明就產生了一個天下共主的職位“天子”,各個諸侯國、氏族部落,都會定期地會盟起來,推選以及朝拜這個“天下共主”。(對“五帝”時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往期釋出《華夏遠古五大帝王.....》)
中國自然風景區
那麼迫使我們華夏文明形成這種觀念以及職位的“餘地”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水患”。
人類早期的文明一般都是在大河邊上建立起來的,這樣的大河我們今天常常稱呼它為某某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就是黃河,但是咱們中國的這條河,性格很暴躁,查閱歷史會發現即使在有文獻記載的歷史中,它也是經常氾濫、改道,反覆無常,比如元朝末年的黃河水患: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陳留、通許、太康、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這次氾濫直接導致元朝的崩潰,所謂“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亂世平息以後,緊接著建立起來的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他的帝號就叫做“洪武”,所以歷史上又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洪”就代表洪水,“洪武”的意思,就是如洪水一樣的武力。可見洪水的力量在中國古人的心中有多麼強大。
黃河洪峰
有朋友如果在長江邊長大,就會了解,一到長江的汛期,很多村子就如臨大敵。因為一旦堤壩破了,生命財產就會被洪水一卷而空。所以防汛時候的氣氛如戰場,首先,領導的權威是特別大的,村裡的老人,或者是政府的幹部,在防汛現場,是絕對的權威。他們不僅要排程資源、人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判斷:什麼時候嚴防死守?什麼時候頂不住了要及時逃撤。這都給憑藉老人和領導的經驗,令行禁止,絕對不允許討價還價,沒有什麼民主可講。如果你見過這種場面,就知道領導的權威不可撼動,大家也打心眼裡接受這種權威。但是治理水患不是一兩處地方的事,往往是需要大河的上下游許多流域共同配合,共同治理。說到這大家就會隱隱地發現出了上文提到的“天下一家”的觀念產生的原因。
長江第一灣
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對古時候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有個別稱叫做“真龍天子”,也就說只有“龍”才有資格做天子,而中國傳說中的龍恰恰就住在水中。由此我們引出上古時代的一位“治水天子”大禹。傳說中“三皇五帝”的“五帝”最後一位舜帝死後將帝位禪讓給了“禹”,並留下了六字點評“唯禹之功為大”(關於這段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往期釋出《關於大洪水的到來.....》)禹之後的歷史,就是《三字經》裡所說的:“夏傳子,家天下”。說到這也就引出了為何最高統治者由父親傳遞給兒子的世襲制度最終能成形於這位“治水天子”手中。
中國龍
實際上五帝時代各個諸侯國、氏族部落推選天下共主“天子”的做法已經走到了它的末路。貧富的分化,貴賤的分流,社會管理機構的官僚化,已經使以禪讓為形式的推舉制度難以為繼。新任天子要讓位給老一任天子的兒子哪怕只是形式上的,說明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傳子制”已經被認可,只是堯和舜兩朝都沒有一個“好兒子”來接任罷了。(對“五帝”時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往期釋出《華夏遠古五大帝王.....》)
禹的兒子啟,有賢德。據《史記》記載:“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在禹治水時,兒子啟還小,不可能有所作為。但是在禹被舜委任代行天子職權的二十年間,啟已經長大,他是完全可以從父親那裡學到些東西的。在這段時間啟經受了鍛鍊,那是毋庸置疑的,不然社會上就不會有“啟賢能”的傳聞。在那樣的社會條件下,這作假不了。
大禹陵
史料記載大禹除了治理水患之外還做出許多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史記·封禪書》中說到:“自禹興而修社祀。”這是一個大動作,也可以說是帶有根本性的禮制改革。五帝以來,一直是將“敬天”作為禮之本,現在反過來了,把“敬地”作為禮之本。“修社祀”,就是敬祀土地神。《國語·魯語下》中有一段著名的故事:“昔禹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歸節專車。”說的是禹要在會稽山那裡開一次諸侯大會,結果防風氏沒有準時到會,這使已經當上天子的禹大為惱火,一怒之下把他殺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已經難以考稽了,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其一,防風氏一定是一個強悍的人物,傳說他長得高高大大,死後一根大腿骨都可以放滿一車子,其人有多高大就可想而知了。當然,這只是一種隱喻,暗指其部族有力量、不可一世,平時一定也對中央採取輕慢的態度。其二,禹是想借題發揮,以顯示其權威,因為禹最清楚幅員遼闊的華夏大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穩定中央來統領全域性。禹統治期間既修改禮儀,又樹立權威,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啟繼位以後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從此徹底確立了以後綿延整個封建王朝時期的最高統治者由父傳子的政治傳統。
夏朝區域
由於大河流域的環境以及治水的文化,使得華夏文明總伴隨著統一,從朝拜“天子”到朝拜“一家”,天下一家的統一觀念已經深入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參考文獻:《史記》、《細講中國歷史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