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泰國是近代東南亞唯一沒淪為列強殖民地的國家。1868年10月1日登基的朱拉隆功國王在泰國推行了一場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統一了全國的稅率,廢除了奴隸制,保障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建立了西式的近代化大學......19世紀90年代朱拉隆功開始著手建設近代化的交通和郵政事業,成功使邊遠地區和首都曼谷連線起來,這大大利於邊遠地區的開發事業和國防建設,從而使整個國家聯結成比較緊密的經濟整體,促進了全國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

1909年泰國的人均GDP相當於當時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17.3倍。泰國人口從朱拉隆功登基時的500多萬增加到900萬,醫療條件的改善使泰國的人均壽命提高了5歲多。1887年以後由於法國的武裝入侵迫使泰國改編和擴充了陸軍、配備新式武器。在丹麥人里舍爾的幫助下泰國建立了第一批新式軍事院校,這一時期泰國海軍正式建立成軍並開始自建戰艦。到了1910年泰國軍隊共有9個師5.4萬人,和法屬印度支那的軍隊相當,甚至一度在同法國的戰爭中小勝對手。

朱拉隆功的改革捍衛了國家的獨立,同時也奠定了泰國近代化轉型的基礎。朱拉隆功改革因此被視為泰國版的明治維新,然而朱拉隆功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差距依然是明顯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發展成為了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泰國儘管透過朱拉隆功改革保住了名義上的獨立地位,可實際上仍相當於是英、法兩大列強的半殖民地。日本開始明治維新之時美國正忙於國內戰爭,德意志正忙於統一大業,英、法的注意力正集中於中國,所以這一時期列強都沒對日本有太多幹預。

相比之下當泰國的朱拉隆功改革開始時法國人佔領了東面的越南、寮國、柬埔寨,英國人佔領了西邊的緬甸,所以泰國的近代化改革從一開始就是在英、法兩大列強虎視眈眈的狀態下展開的。泰國的獨立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喪失大片領土為代價而實現的:1904年暹羅被迫完全放棄湄公河以東的土地。1909年暹羅又割讓南部的吉打、吉蘭丹等地給英屬馬來亞殖民地。在損失大片領土後泰國被英、法兩大列強作為彼此之間的緩衝區保留了下來。

這使泰國不必像其他亞洲國家那樣經歷一系列反殖民鬥爭和國內革命戰爭,從而使其經濟基礎和文化傳承得以保全。二戰時期泰國軍隊只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向日軍投降了,所以二戰其實並沒對泰國造成太大的破壞。戰後泰國更是搖身一變以戰勝國的名義向日本索要到了15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上世紀80年代泰國與進入柬埔寨境內的越南軍隊曾爆發過沖突,然而泰國和越南之間的衝突始終侷限於邊境地區,所以泰國本土其實也並未因此遭到戰爭的破壞。

地處東南亞中心位置的泰國盛產稻米、橡膠、海產、棕油等資源。按說泰國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都相當不錯,加之國內又沒受到戰爭的破壞,所以泰國的發展優勢其實是很明顯的。冷戰期間的泰國得到了美國的安全保障和經濟提攜,也因此而忠實地實行了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上世紀80年代炳上將主政泰國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利於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政策,從而使泰國搭上了冷戰後期經濟全球化的順風車。短短十年間泰國就從一個出口稻米橡膠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出口電子產品和汽車的工業國。

從1986年到1996年泰國進入了史上最為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這十年間泰國經濟年均增長達到10%,外貿順差和外商投資都以每年幾十個百分點的速度飛速增長。1988年泰國GDP上漲13.2%,1989年上漲12.1%。這是亞洲平均水平的兩倍,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90年代初期中國的人均GDP還只有幾百美元,然而當時泰國的人均GDP已達到2000美元的水準。1992年中國江陰派往泰國的一個考察團在回國後提交的報告裡對泰國的發展進行了高度評價。

這份報告中提到:這次考察總的印象是泰國經濟繁榮,第三產業發達,城市佈局拉開,交通道路發達。泰國交通工具先進,私家汽車遍地,摩托車比比皆是,完全看不到腳踏車。近十年來泰國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交通道路骨架已經完全拉開,基礎設施正在大規模建設。泰國商品供應充足、種類很多,市場相當繁榮,商業網點遍佈城市各地……從這份報告的敘述不難看出當時的中國對泰國的發展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事實上當時幾乎全世界都把泰國視為一個“準發達國家”。

連續10年10%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曼谷成為了這一時期國際投資的新寵。這時的泰國人並沒注意到自己的外債已高達900億美元,而其中有440億美元都是短期債券。如果說這900億美元的外債是用於國民教育、產業升級也算是在創造經濟持續增長的契機,然而外債(尤其440億美元短期債券)不是衝著產業升級而來的,它們所看中的是泰國12%的利率。國際遊資不是免費為你做貢獻的扶貧機構。給人家12%意味著自己必須賺更多。

泰國國內的實體經濟根本沒這麼高的回報率,所以這些資金最後大部分都流向了房地產業。一時間曼谷高樓平地起,然而高樓背後有陰影。當大量資金聚集到房地產業時泰國的產業體系實際上已然失衡。泰國的金融市場實際上已成為權力尋租者掠奪平民百姓的工具。這種金融體制資源配置能力低下,轉移財富控制權卻是拿手好戲。自始至終泰國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都很薄弱,所以泰國始終難以完成產業升級換代的時代命題。這就決定了泰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是乏力的。

這麼說也許會使人感覺抽象,那麼大家不妨思考泰國創造了什麼國際品牌?泰國的頂尖富豪們除了房產、雞肉、啤酒、海苔、零售、免稅店之外還創造過什麼?他們的喬布斯、蓋茨、馬雲、任正非都在哪裡?曼谷股市前十家大企業佔到了市值的35%。這些企業大多是與泰國政府有密切聯絡的財團,而中小微企業在泰國經濟體系中的佔比相當少。泰國的金融體系實際上已演變為特權企業攫取國民財富的工具。1996年泰國經濟已顯出了疲態:全國銀行業普遍虧損。

當時曼谷商業銀行70億美元的資產一半都已成了呆賬,因為銀行把貸款都投給了房地產,而當時曼谷一半以上的寫字樓都是空著的。泰國政府為避免引起多米諾骨牌式的全面崩盤決定向曼谷商業銀行注資20億美元。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為大銀行注資可以粉飾報表,卻也會使矛盾逐步深化,直到最終無法解決。事實上國家注資本身就說明銀行體系已出現問題,所以訊息一出就引起了國際遊資從泰國的撤退。這一切都被國際金融巨鱷索羅斯看在眼裡。

1997年1-5月索羅斯開始不斷拋空泰銖、買入泰銖對美元期貨合同。到了5月份泰銖期貨合約十有八九都落在了準備發動攻擊的遊資手中。意識到失策的泰國政府開始丟擲美元吸納泰銖。然而離譜的是:泰國央行為節約外匯儲備竟在市場上進行場外遠期操作,因為遠期市場不需要立刻交割。接著泰國政府要求媒體不在報道不利於經濟增長的負面資訊。事與願違的是越想把事情捂住越讓投機者看清了泰國中央銀行的底氣不足。進口商不是泰國人,不會聽泰國政府的命令,避險對他們來說是明智的選擇。

至此泰國經濟已無法擺脫在危機中沉淪的命運了。1997年5月14日泰國政府宣佈實行資本管制。這時索羅斯以及其他的投機者開始大談特談泰銖即將貶值。當所有人都認為泰銖即將貶值時就會紛紛賣出泰銖,那麼這時的泰銖實際上也就真開始貶值了。6月27日德國《法蘭克福報》報道:“像索羅斯這樣的大投機家不排除使泰銖貶值20個或更多百分點的可能性”。7月2日泰國政府宣佈放棄維繫了13年之久的一攬子聯合匯率,結果當天泰銖就貶值了20%,在此後的一個月裡泰銖一直在跌。

當泰國逐漸從危機中走出來時已沒人再把泰國視為一個“準發達國家”了。直到2001年他信執政後泰國經濟才開始出現一些起色,然而很快泰國又捲入到政治內亂之中:2006年9月19日時任泰國總理他信·西那瓦被泰國軍方發動的政變所推翻。2011年8月5日他信的妹妹英拉在大選中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2014年5月22日效忠泰國軍隊在巴育·詹歐差的領導下推翻民選政府,然後由巴育自己擔任政府總理。他信時代泰國經濟出現的一些起色就這樣在一次次政變內亂中被耗盡了。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這輩子最看好的4位巨星,許褚只能排最後,榜首可謂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