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

學霸康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一生勤勉好學,堪稱“超級學霸”,五歲開始讀書,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少年時,其祖母孝莊太后見他讀書廢寢忘食曾勸他說:“你貴為天子,還要像生員科舉趕考那樣苦讀嗎?”親政後,政務繁忙,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五、六個小時,從未間斷。《庭訓格言》中提到:“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誦讀,日暮理事稍暇,復講論琢磨,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

康熙不僅勤讀經書和儒家經典等中國傳統文學,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他對西方科學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請西方傳教士講授數學、天文、地理、醫學、哲學、拉丁文和音樂等學科。在數學方面,他在暢春園內成立了蒙養齋,專門致力於算學研究,被西方傳教士稱之為“中國科學院”,蒙養齋編纂了《數理精蘊》、《曆象考成》、《律呂正義》、《律歷淵源》等四部書。在地理學方面,他組織西方學者,繪製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科學水平最高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在醫學方面,他曾請西方學者將法國人皮裡的《人體解剖學》譯成滿文,命名為《欽定格體全錄》,此書歷時五年譯成,後又用漢文譯成兩部。因此,康熙也被稱之為歷代帝王中的“科學家”,正是因為這種兼具中西的學識,使得他眼界十分開闊,對時代的前瞻,也遠勝其他帝王。

圖為《欽定格體全錄》內容節選

2

工作狂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年號雍正。雍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據史料記載,雍正執政十三年,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每天睡眠不夠4個小時。僅僅在數萬件奏摺中所寫下的批語,就多達1000多萬字。

雍正在位十三年銳意拓新,改革除弊,為後期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礎。雍正改革包括行政、賦稅、土地、戶籍等多個方面。其中,在行政制度方面,設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在賦稅制度方面,提出“攤丁入畝”制,將原來的按人頭計稅,改為按地畝定稅,這項措施大大減輕了貧民的稅負增加了地主的稅負,是我國財政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等地的土司(土司指土司制度下,由中國古代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其職務為世襲),改成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在戶籍制度上,明清戶籍一般分為四種:士農工商正常的戶籍之外,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地位低下,受社會歧視的人群,被稱為“賤籍”,雍正年間陸續將各地的各類賤民開豁賤籍,雖然廢除的只是封建社會中龐大賤籍中的一部分,但也為推動生民平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3

人間富貴花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自小便接受系統的皇家教育,博覽好學,文化底蘊深厚。與康熙熱愛科學不同,他在語言、文學、設計、文化鑑賞等方面造詣頗深。乾隆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精通漢語,滿語,蒙語,藏族以及維吾爾族五種語言的皇帝,堪稱語言小達人。他一生酷愛吟詩作對,一生作詩四萬一千多首,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詩人,作詩數量接近《全唐詩》(該書作者約2200位,收錄詩歌約48000首)總數。

另外,乾隆還是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他對玉極度喜愛,在他的推動下,乾隆年間,成為了中國玉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玉質之美、琢工之精、設計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廣等均是前所未有的。據《乾隆檔案》記載,玉料進宮,設計—畫樣—修改—雕刻—成品,乾隆會參與制作的全過程,嚴格要求,用料考究,精雕細琢。因此,乾隆時期玉器的工藝,也被古玩圈稱為“乾隆工”。乾隆愛玉,也喜藏玉,目前,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