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7年,隨著溫斯頓·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冷戰正式拉開了序幕。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相互對立,成為了世界的新局面,兩種意識形態不同的陣營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採取著各自的方式發展著。

這場政治、經濟、軍事間持續數十年的鬥爭,最終以蘇聯解體落幕。這場轟轟烈烈的大國鬥爭,在蘇聯和美國的互相傾軋間不斷地轉換著攻防手段。這段僵持不下的鬥爭,也終於在里根政府上臺後迎來了轉機。

里根政府在對蘇聯整體的研究中,逐漸意識到蘇聯的體制有著致命的缺陷和效率低下,以及難以迴轉的政治慣性。斯大林時期一以貫之的僵化思想和教條主義的束縛下的蘇聯表面上維持著飛速擴張和巨大消耗,但實質上虛有其表。

聲勢浩大的蘇聯瘋狂擴張,蓬勃發展和擴張的野心與人民未能感受到發展的紅利之間的矛盾,正在一點一點地撕裂著整個蘇聯社會。

蘇聯人民感受到困頓、僵化的蘇聯體系和匱乏的生活物資,同那個擁有看似一切技術和資源的強大的蘇聯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

蘇聯的致命弱點

蘇聯代表著世界上社會主義陣營的最強大形式,發達的軍事科技、優渥的經濟、長遠的規劃目標,似乎彰顯著一個強大不可戰勝的國度。但如此強大的背後,蘇聯還有著它致命的弱點。

蘇聯雖然對全球事務頗具野心,但國內經濟對石油、天然氣的高度依賴、脆弱的經濟結構和強盛的軍事力量發展極不均衡,致使人民未能享受到國家強大的好處。

里根正是看到了蘇聯的這一面,蘇聯脆弱的經濟和資源依附,國內又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只需要針對蘇聯的經濟和財政方面對症下藥,施加足夠的壓力,蘇聯的財政就會不堪重負,轟然崩塌。

在對蘇聯的經濟方面施加足夠大壓力之後,對於對外擴張和國內矛盾,蘇聯勢必要做出抉擇,而無論選擇哪項,蘇聯都會被迫收縮勢力,甚至走向財政崩潰。那麼里根又是如何在8年內搞垮了蘇聯的?

里根的三板斧

蘇聯雖強,可他的經濟卻無力與美國爭雄。里根就任總統後先後簽署了《國家安全第66號指令》和《第75號指令》,全面調整美國對華政策,實行積極地推回政策,由經濟圍堵轉為直接對抗,對症下藥,處處針對蘇聯的經濟。里根的三板斧,從政治、軍事、經濟三方面下手,處處傷在了蘇聯的要害。

1. 政治方面

波蘭危機的爆發讓里根意識到,這將是在“共產主義的集權統治大壩上開啟第一個缺口”,但同時他也意識到美國在波蘭的力量十分有限。於是在蘇聯決定對波蘭步步緊逼,採取局勢干預的局面下,里根決定與西歐盟國合作,支援波蘭更大程度的內部自由化,針對於東歐特有的債務和經濟問題施加壓力,迫使其加強與美國的接觸,倡導自由化程序。同時藉此事制裁蘇聯。

美國對蘇聯的制裁涉及暫停航空服務、暫停出口電子裝置等高科技的許可證、推遲出售糧食、暫停向蘇聯擴大石油和天然氣裝置出口的許可證等。

雖然從短期時間看,美國在此次制裁中也有所損失,但長遠看來,美國對波蘭和蘇聯的經濟制裁政策拖垮了蘇聯經濟,同時也離間了波蘭和蘇聯的關係,打開了東歐和平演變的缺口。

在意識形態方面,里根政府對蘇聯發起“思想和價值觀”的競爭,1982年6月,里根訪問歐洲,出席凡爾賽七國集團首腦峰會,並倡導號召發起一場反對蘇聯集權主義的“聖戰”。

在這期間,里根制定了短期對蘇聯的目標:阻止蘇聯及其盟國對美國及其美國的軍事攻擊為主,改善和其他國家的關係,不斷削弱蘇聯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鞏固和發展與西歐同盟的關係,多角度地遏制蘇聯對外擴張的步伐。

勃列日涅夫去世後,里根意識到單憑強硬的對蘇政策並沒有獲得想要的結果,開始從意識形態領域攻擊蘇聯內部,從而達到內部瓦解蘇聯陣營的目的。里根政府放低了自己的姿態,表示美蘇關係取決於蘇聯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與西歐盟國的關係。

而且蘇聯的軍事實力雖然處於領先地位,但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使蘇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對盟友的援助方面只能被迫選擇緊縮,從而放鬆對東歐盟友的控制,為里根政府的和平演變政策提供了機會。

2、經濟方面

蘇聯一直是一個對外依附性極強的國家聯盟。里根上臺後,美國正處於內部經濟持續發展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國際地位飽受挑戰的局面之中,就任後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重拾大國地位,對內恢復經濟。

面對蘇聯的擴張,里根採取了強硬的對策,向蘇聯施加壓力。在能源領域,美國對蘇聯發動貿易和經濟技術層面的制裁。

蘇聯的經濟作為資源依賴型出口體系,極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每年的外匯基本上仰仗資源出口來獲得。里根聯合OPEC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一併取消了原油生產限額,放開原油生產。

相比于波斯灣的中東產油國家,蘇聯的凍土層開採石油成本在10美元左右,當原油價格跌破10美元之後,中東產油國家仍有餘力,而蘇聯的當年外匯至少腰斬了一半。

同時,美國控制技術,迫使西歐等盟國停止向蘇聯的資本輸出和機械裝置以及修建通往蘇聯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又頒佈各項禁令,對蘇聯實施封鎖,不許其他國家進口蘇聯資源。

3、軍事方面

里根政府上臺後,面對蘇聯的強勢擴張,里根大幅度上調軍事支出,提升美國的軍事實力,採取“以實力促和平”的戰略來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1981年,里根宣佈了一項1830億美元的軍事力量計劃,恢復和發展美國的核震懾力量。正因為里根不斷擴大軍費支出,提升美國軍事現代化的努力,迫使蘇聯不得不同樣擴大軍費支出,導致蘇聯經濟入不敷出,嚴重拖垮了蘇聯經濟。

除了加劇蘇聯內部矛盾以外,里根針對於蘇聯以往熱愛擴張的情況,一方面不斷透過各部門之間的協商談判,希望透過政治手段解決阿富汗問題,另一方面又秘密地向阿富汗反政府組織提供大量物資,希望從內部瓦解蘇聯勢力。

蘇聯在阿富汗先後部署投入近一百五十萬軍隊,耗資450億盧布,糾纏良久,但里根暗中支援反抗蘇聯的阿富汗游擊隊,將蘇聯的主力拖進戰爭的泥潭,極大地消耗了蘇聯的財政實力,加快了蘇聯的瓦解。

此外,美國在牽制蘇聯難以分身的情況下,里根政府還不停地利用輿論的作用對蘇聯的行為進行抨擊,利用輿論希望將蘇聯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另外聯合各國盟友壓榨蘇聯同盟的生存空間,使蘇聯不得不向盟友大量輸血,又使蘇聯陷入了兩難境地。

里根善用計謀,利用蘇聯對於軍事權威的渴望,偽造星球大戰計劃,向蘇聯兜售虛假情報,聲稱要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手段的反彈道導彈的綜合防禦系統,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際戰略導彈和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

蘇聯對獲得的情報十分重視,先後投入了數千萬美元用以研製反制手段卻一無所獲。最終卻擠佔了蘇聯其他方面的科技發展,使蘇聯科技在一時之間陷入停滯。

故伎重施的貿易戰該如何破局

這三方面手段,從國外的經濟,到國內的財政軍事,乃至世界局勢多方面施壓,嚴重削弱了蘇聯在全世界的勢力,打擊了蘇聯的經濟,使得控制力愈發下降,里根終將蘇聯拖垮。

而美國利用科技、經濟貿易戰作為大國競爭的手段並不少見,美國利用自身在技術、貿易方面的優勢,以制裁為藉口打擊對手的經濟,削弱對手經濟實力,從而削弱綜合實力。

大國競爭中,由於經濟全球化對全世界的聯絡加深,軍事衝突解決矛盾不太容易實現,經濟戰逐漸成為一種兵不血刃便可以達成戰略目標的作戰方式。

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自美進口部分商品加徵關稅,相似的手段不禁讓人回憶起當年美國對蘇聯採取的種種手段

對此的破局之法唯有一點,就是打鐵仍需自身硬,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加深全球化貿易趨勢,迫使美國的孤立主義難以成行,損害自身。也決不能將國內的思潮陣地拱手讓人,嚴防和平演變,不斷增強政治、軍事、經濟三方面的實力。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蜀魏吳最後的閃光,魏國最冤枉,蜀國最悲壯,吳國居然最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