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居然有一個有勇無謀的兒子,最後兒子與孫子都戰死殺害,讓人悲痛不已。諸葛亮為何沒有好好教導自己的後代呢?
在蜀漢先主劉備去世後,蜀漢的大小事情都決斷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人謹慎,又一貫秉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工作作風,再加上老闆後主的信賴,自然是忙得不可開交。如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作為託孤重臣,馬上主持朝政,又一面尋找人才出使東吳。在朝政穩定後,又在225年,率軍南征,平定孟獲等人的叛亂。公元228年,又馬不停蹄地揮師北伐。可以說在劉備死後的這幾年,諸葛亮一直沒有停歇,總是忙於軍事政務。
可惜蜀漢氣數不佳,就算諸葛亮再怎麼折騰,也禁不住後主太坑,根本帶不動。後主整日玩鬧,基本上連朝都不上,不是跳大神就是鬥蛐蛐,玩得不亦樂乎。
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等人大舉進攻蜀國,鍾會與姜維相拒於劍閣,鄧艾卻悄無聲息地偷渡陰平小路,直取江油,涪水關,成都告急。後主整日醉生夢死,一聽到鄧艾大軍壓境,馬上嚇得六神無主。要不是郗正進言,命武侯之子諸葛瞻拒敵,後主估計都想直接投降了。諸葛瞻奉命前來,與後主安慰一番,然後率軍六萬迎戰鄧艾。
鄧艾翻山越嶺而來,自然進則有功,退則無益。鄧艾命鄧忠與師纂二將出兵綿竹,誰想連敗兩陣。一次是看到了諸葛亮的木雕,以為諸葛亮在世,大敗而回。第二次是與諸葛瞻大戰,不想諸葛瞻一改武侯的文治,變為了一員猛將,諸葛瞻抖擻精神,戰敗鄧師二將,魏軍又大敗而回。鄧艾大怒,於是率軍親自來與諸葛瞻決戰。鄧艾採用監軍丘本的建議,用奇兵勝之。鄧艾挑戰諸葛瞻,兩人沒鬥幾個回合,鄧艾詐敗,諸葛瞻率軍追趕,不想沒多時魏軍左右殺出,諸葛瞻大敗而回,綿竹又被魏軍圍困,裡三層外三層,與鐵通一般。
這次諸葛瞻沒了主意,派人衝出重圍向成都救援,遲遲見不到回信。只得率軍殺出,大開三門。雖然諸葛瞻勇猛,但猛虎也怕群狼,諸葛瞻無奈只得自刎而亡。
原著中寫道:“鄧艾見兵出,便撤兵退。瞻奮力追殺,忽然一聲炮響,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瞻引兵左衝右突,殺死數百人。艾令眾軍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當以一死報國!”遂拔劍自刎而死。”
諸葛瞻戰死後,其子諸葛尚大怒,不聽張遵之言,殺入陣中與諸葛瞻同赴國難。雖然父子都不愧為諸葛子孫,大難來時,從不退縮,慷慨赴死。但諸葛瞻不因地制宜,以守為攻,反而與鄧艾大戰,可謂不明兵法。此時姜維正在劍閣,而且霍戈也在不遠處,只要成都有難,也可支援。可惜諸葛瞻弄巧成拙,兵敗身殞,蜀漢也隨即滅亡。
為何諸葛瞻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智謀呢,而是隻逞匹夫之勇。其實這也不能怪諸葛瞻,因為諸葛亮老年得子,直到公元227年才出生,而且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照顧教導諸葛瞻。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諸葛瞻也就成了無父的單親家庭。諸葛亮的夫人黃氏族也只是教育諸葛瞻以忠義為本,並沒過多的教授謀略。
原著中曾寫道:“武侯之學,夫人多所贊助焉。及武侯死後,夫人尋逝,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
所以諸葛瞻自幼雖然有名聲,但也是言過其實。因為父親諸葛亮的光環太大,很多事不是諸葛瞻做的,而蜀漢的百姓都宣揚是諸葛所為,一來二去,自然也就會潛移默化的讓諸葛瞻懈怠,甚至自甘墮落。如在後主寵信宦官的時候,諸葛瞻不為國家著想,而是託病不出,自然不是武侯後人的作為。
綜上後主無道,寵信奸佞,自然大勢已去,諸葛瞻父子就算有通天之能,也難以挽回蜀漢的氣數。而戰死綿竹,也算是一門忠烈了,值得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