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28年7月,詩人徐志摩第三次來到英國劍橋旅行。

乘船歸國的路上,他望著眼前的大海,寫下名篇《再別康橋》。詩中寫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五十多年後,一位香港女孩也來到劍橋,並在這裡找到了她的一生摯愛。三十多年後,女孩成為香港歷史上的首位女特首。

她,就是林鄭月娥。

一、出身清貧之家‍

1957年5月,林鄭月娥出生在香港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從上海來的移民,母親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林鄭月娥出生前,家裡已經有了三個孩子。

當時,他們一家住在唐樓裡。唐樓,是港澳地區的一種特色建築。唐樓一般有兩至三層,樓梯是青磚結構,屋頂由木頭或瓦片搭建而成,樓梯側面設有木樓梯連線各層。唐樓沒有電梯,沒有衝廁,採光極差,極度擁擠。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很多窮人都住在唐樓裡。不少唐樓都被用作分租,分租住客被稱為“包租公”或“包租婆”。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豬籠城寨就是典型的唐樓。

林鄭月娥家境貧寒,童年時代,她連個像樣的書桌都沒有。每天放學回家後,她只能趴在床上寫作業。那時,她最大夢想是,開啟花灑,就有熱水出來,能好好洗個熱水澡。

她母親沒有文化,卻很有遠見。她覺得女孩和男孩一樣,也應該要讀書。於是,在母親的努力下,林鄭月娥七歲進入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讀書。這所建立立於1869年的學校,是當時灣仔地區條件較好的教會學校。它的校訓是: 力行仁愛,實踐真理。

林鄭月娥在這裡讀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課程,十幾年間,她從乖巧文靜的小女孩成長為品學兼優的大姑娘。

二、3年異地戀終成正果‍

讀中學時,林鄭月娥就展露出了過人的領導才能。

當時,她已經是校方學生會成員。一次,她問訓導主任怎樣管好同學。對方說: “以身作則,感染他人”。此後,這句話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銘。

七十年代末,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一年後,轉到社會系。八十年代初,她被保送去劍橋大學進修。一天,她騎車在校內遊覽,一不留神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傷。當時,這件事轟動一時,登上了當地報紙。

一天,正在養傷的林鄭月娥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這幾個年輕人是香港青年,也是劍橋學生。聽說同胞遭遇車禍後,他們組團前來探望。這些人裡,有個叫林兆波的男生,他是劍橋數學系研究生。兩人見面後,對彼此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正是這次探望,讓兩人成為情侶。一年後,林鄭月娥結束進修返回香港。此後的三年裡,她一直和林兆波保持異地戀。

大學畢業時,林鄭月娥已經有了清晰的職業目標,她要當公務員。報考求職志願時,她填寫的三個職業全都是公務員。最終,她被布政司署房屋科錄用。林兆波獲得劍橋博士後,為了能和戀人在一起,他毅然選擇回到香港,到中文大學執教。

1984年,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兩人登記結婚。

婚後,由於公務繁忙,林鄭月娥一直沒有要孩子。直到婚後第六年,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後,她才和丈夫生下了大兒子林節思。一年後,小兒子林約希也出生了。

三、既是政壇女強人,也是賢妻良母‍

算起來,林鄭月娥進入政壇已經四十多年了。

在工作中,她敢於處理棘手問題,立場堅決果斷,作風強硬,因此被香港媒體稱為“好打得”。然而,強硬只是她的一面,其實她還有另一面。

在林鄭月娥成長的過程中,對她影響最大的人是母親。母親任勞任怨堅忍不拔的性格深深影響了她。

兩個兒子出生後,林鄭月娥沒有僱傭人照顧孩子,而是凡事都親力親為。為了爭取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有好幾年,她甚至都沒有和丈夫去看過一場電影。在林鄭月娥看來,母親親自照顧孩子很重要,孩子的成長期不可逆轉,一旦錯過,將會讓母親抱憾終身。

大兒子林節思接受採訪時也說,母親很重視親情,平時她會盡量推掉應酬,以回家多陪家人。

他還透露了一件小事。他上中學時,母親已經是政府高官,同學們經常會以此揶揄他,導致他心情糟糕,無心學習。母親得知此事後,做出兩個重大決定。第一,將他送去英國讀書;第二,她主動申請降職,目的就是為了去英國陪伴兒子成長。

林鄭月娥這樣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她的親子陪伴,最後換回了碩果,她的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名校劍橋大學。

上了年紀後,林鄭月娥漸漸喜歡上了旗袍。她覺得,旗袍最能表現出東方女性的美。她每年都要在香港中環的一家旗袍店做旗袍。後來,旗袍師傅退休了,但仍會在家中接她的訂單。如今,已經64歲的林鄭月娥每次出現在大眾面前,都是風度翩翩,美麗大方,讓人如沐春風。

林鄭月娥參選特首那年,兒子林節思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母親除了熱愛家庭,也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相信她會盡力守護和帶領這座城市,就像她曾守護和帶領當年那個躁動不安、迷失的我。”

如今,做特首三年來,林鄭月娥的成績有目共睹。相信在她的領導下,香港的明天會更美好。

 (完)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這些將軍,封號霸氣,但下場極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