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虎蹲炮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將軍在嘉靖年間發明,重三十六斤,長二尺(約七十釐米),設兩鐵爪長一尺,重三斤,用於固定炮身之用,防止後坐力原因導致炮身彈起誤傷軍士,鐵爪中有小孔用鐵釘,頂入地上固定,兩鐵釘兩寸長(約七釐米),炮身用鐵窟緊纏繞,一般是六個鐵窟,每個重三斤,這樣做是為防止大炮炸膛,因為虎蹲炮用是生鐵,不是精鐵(鋼)所以硬度不夠導致的,從而也能看出財政的困難,要是有錢誰會這樣做呢?

當時軍中普遍使用的是福建的毛鐵(生鐵)最優,廣東的次之,每斤一錢六分銀,如需四十斤生鐵除去耗損,才能生產出一門重三十六斤虎蹲炮的話,那麼就是六兩四錢,加上工匠的工錢伙食費,木炭費,七兩足以打造一門。使用方法是先用布包裹引信插入虎蹲炮末端孔上,再塞入木馬(木塞)或一塊泥,放八兩火藥,放入五十至一百顆彈丸,或者小石頭,再放入一塊泥土防止洩氣,最後放入一個重半斤的鐵球進去,點燃引信後可射三十步(約三十米),彈幕寬四五丈(十五米),這個範圍內穿盔甲也能打穿。

《練兵實紀》也稱:“國初分在邊方,有所謂‘三將軍’、‘纓子炮’者;近時有所謂‘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體輕易躍,每放在二三十步外。”“炮大不可多得,數炮不能退虜,而群炮在後,不得齊放,適敗我事。

可以說虎蹲炮物美價廉,一杆鳥銃也要四,五兩銀子,所耗損的鐵料也是相同,只是虎蹲炮所用火藥較多,當時硝每斤三錢二分,硫磺每斤五錢,木炭百斤四錢不算入,估算一斤火藥為五錢。戚繼光後來北上攻打蒙古時,更是組建了一支兩千七百人的騎兵營,光虎蹲炮就裝備了一百多門,每門由三人負責,可見是多門的重視火炮!

《練兵實紀》稱:碗口炮’腹小口大,項短藥少,子重,發出無力,不堪用。如用之必須腹長三尺以上,而鉛子合口送至腹底發出,乃急且中也。五十人之中,可備一位,以防要路大勢衝突之寇,今取名虎蹲炮即是。清楚地指出了,不堪用,的碗口炮被改制成了虎蹲炮。

戚繼光主張“器械舊有可有者,更新之;不堪者,改造之;原未有者,創造之

虎蹲炮不管是野戰還是城防戰或者攻城戰,也是不可多得的利器!在抗倭援朝的功績也是不可估量的,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七日平壤之戰,東征將軍李如松的指揮下,上百門佛郎機與虎蹲炮發出一陣震耳欲聾,地動山搖的炮擊,對平壤城的倭寇進行火力打擊,使得當時日軍被打的,死傷慘重,人仰馬翻,慘不忍睹。當時整個日本也沒有幾門大炮也沒見過這麼猛烈的炮擊,當時日軍普遍使用一種口徑比較大的大型火繩槍,稱為大筒,彈丸不過兩,三錢而已。而平壤城高不過四米,守城日軍將領小西行長的將旗也被炸飛,一時之間許多日軍軍心大亂,還以為主將已經被炸死,小西行長當時的確差點被炸死,幸好的被旁邊的武士替他當了一炮,所幸沒被炸死。

朝鮮官員:李昖與臣李德馨此論明與日本銃礮,李昖曰:銃筒(謂日本人之鐵炮)之聲,不與天兵(指軍)之火炮與耶律德?李德馨對,倭銃之聲,雖面俱發,而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崩地裂,山原震盪,不可狀言,徹於天地,山嶽皆動

炮擊過後,明軍先用毒箭用布包裹點燃,射入平壤城,導致許多日軍口吐白沫而死,過後明軍用溼布裹住嘴鼻,搭架雲梯與撞車攻城,過程中一些日軍反應過來用鐵炮(火繩槍)與滾木,滾油拼命往下砸,導致攻城的明軍死傷慘重,最後以慘勝的代價拿下平壤城,首戰戚家軍與百餘門大炮功不可沒!在後來的抗倭援朝的戰爭中,虎蹲炮多次立功,往往對著日軍一轟一大片,中彈者必死,斷手斷腳,嚎叫聲無數,真是慘不忍睹!因為虎蹲炮重量輕巧,一人就能抱起,明軍經常在樹叢中利用虎蹲炮伏擊日軍,炮擊過後日軍還不知什情況,就被衝上前來的明軍砍去首級!

虎蹲炮到了清朝時期也在使用,幾乎每次戰役都有其身影,西征準格爾,東征雅克薩,南征太平天國,曾國藩對虎蹲炮也是大加讚賞,便宜耐用,威力大!1840的鴉片戰爭中,還記載多虎蹲炮轟擊英國軍隊!但這也是扭轉不了戰局了!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平民劉邦——貴族項羽,誰英雄誰狗熊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