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冷戰最前線
二戰把德國打成了一片廢墟。不管分成幾個德國,建設家園叫大家吃飽肚子總是必須的。西德和東德也各自開始了篳路藍縷的重建工作。德國人本來就很嚴謹,幹活踏實,而且國民素質也很高。他們把這種勁頭用到戰後建設,很快兩邊都取得了不錯成績。
西德在經濟部長艾哈德(1897-1977)的指導下,一面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大家自由競爭;一面調整產業結構,由政府出面宏觀干預,免得資本家把工人欺負得太狠,或者讓窮人餓死。總理阿登納還讓勞工組織參加管理企業,調解勞資矛盾。再加上美國提供的大筆經濟援助,這麼幾方面一合力,聯邦德國經濟實現飛躍。短短七八年,西德的國民收入總額翻了一番,外貿總額居世界第三,從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創造了世界的“經濟奇蹟”。
(艾哈德和阿登納)
另一邊呢,民主德國學蘇聯搞計劃經濟,還跟蘇聯等社會主義兄弟做起了生意,東德提供技術、產品,蘇聯等提供原材料,兄弟們互通有無。這麼一搞,東德經濟也有所恢復。
經濟雖然搞上去了,兩個德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卻是非常尷尬。從50年代起,蘇美兩邊的冷戰已經愈演愈烈,簡直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德國夾在兩大陣營中間,還被兩邊各佔一個,這種滋味可想而知。兩個德國都宣稱自己是正統,互相不承認。同時西方國家不承認東德,蘇聯和東歐不承認西德,兩邊就這麼抵上了牛。
別說隔著陣營,就同一個陣營裡面也不全是朋友。東德還好點,蘇聯一向口號是“不把德國人民當敵人”,雖然有蠻橫的家長作風,好歹是“社會主義大家庭”,波德矛盾、捷德矛盾什麼的也都算到統治階級頭上去。
西德卻更麻煩。當時美國雖然一門心思想把西德吸納為夥伴,法國卻還是對德國恨之入骨,尤其擔心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威脅自己。這種情緒在一戰後導致了魯爾危機,現在則讓西德兩頭受氣。
這時候,西德首任總理阿登納表現出了他的英明。這位經歷過俾斯麥時代的老頭子,不惜一切代價和美、英、法等國搞好關係。
(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
阿登納對法國說:“咱們過去打了幾百年,只要咱們不打,歐洲就太平了!咱們還是做好朋友吧,讓歐洲兄弟們都加進來!”阿登納還同意建立一個聯合機構,統一管理法國和德國的煤和鋼鐵生產。這種合夥經營,從經濟上把法德綁在一起,在政治上也讓兩家有了共同利益。在阿登納的努力下,史無前例的法德同盟成立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也紛紛加入進來,歐共體初具雛形。
這樣,阿登納消除了西德和西方世界之間的舊怨,西德也成了西方世界的“自家人”。美英法不但停止把德國的機器裝置拆走,給德國留下重振經濟的基礎,還把國家權力還給德國人,從德國撤軍,到後來甚至還允許西德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共同防備東邊的蘇聯。阿登納得意洋洋地說:“現在我們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了。”
不但要溶入西方盟友,阿登納還要和蘇聯搞好關係。1955年阿登納訪問莫斯科,目的一是說服蘇聯承認西德,二是請蘇聯放幾十萬德軍戰俘回西德與家人團聚。當時上臺不久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宴會上想出阿登納的洋相,故意一杯接一杯地敬酒,想把阿登納灌醉。誰知79歲的阿登納不但有堅強的精神,也有強大的胃,來者不拒,驚得赫魯曉夫目瞪口呆,不禁大為佩服。正好赫魯曉夫也想改善同德國關係,兩家眉來眼去,終於建立了外交關係。聯邦德國得到蘇聯的承認,幾十萬戰俘也得以回到西德。
開國總理阿登納的這些貢獻,簡直可以說在戰爭廢墟上再造了一個新德國。對於幾十萬德軍戰俘及其親屬,對於幾千萬劫後餘生的德國老百姓來說,阿登納是促進德意志民族新生的大功臣。
為了這個,在2003年“最偉大的德國人”評選中,康拉德.阿登納力壓馬丁.路德和卡爾.馬克思,榮登榜首。
不過,阿登納能緩解蘇德矛盾,卻沒法改變蘇美矛盾的大環境。赫魯曉夫雖然承認了西德,他照樣和東德建交,反而促使了“兩個德國”的事實被世界所公認。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組織在全世界拔刀相向,刀尖對刀尖的地兒就在柏林。
前面說了,柏林位於東德境內,但西邊半個城區又是美英法軍隊佔領著。西柏林雖然實質上是與聯邦德國一體的,但從法律上它依然只是英美法三國在柏林市的佔領區域,而並不是聯邦德國的一個政區。由於當時美英法軍已結束對西德各州的佔領,蘇軍也結束對東德和東柏林的佔領,所以西柏林實際上是德國唯一尚處於“盟軍佔領”狀態的領土。美英法依靠這個來噁心蘇聯。他們要不佔領,西柏林就也要歸東德。
對東德和蘇聯來說,西柏林這半個城是在自家心臟裡面的定時炸彈,不拔掉就不安生。再加上北約國家允許西德建軍,甚至準備在西德部署核武器,這就突破了蘇聯和東德的底線。
1958年秋,東德領導烏布利希宣佈要收回西柏林,要求西方帝國主義軍隊撤離,西柏林也是屬於咱東德人民的!赫魯曉夫則建議把西柏林變成一個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他單方面宣佈蘇軍結束佔領東柏林,還下了最後通牒,限英美法軍也在6個月撤出西柏林!
當時西方老大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二戰時候擔任西線總司令的,哪吃這一套。他惡狠狠地說:“西柏林老子就是佔了,你們想拿回來,問老子的坦克答應不答應?”赫魯曉夫眉毛一豎:“老子的坦克比你還多!”艾森豪威爾牙齒一咬:“那就比誰的原子彈多好了!”兩個禿頭針尖對麥芒瞪了一陣,赫魯曉夫慫了,收回最後通牒。這“第二次柏林危機”以蘇聯被打臉而告終。
蘇聯被打臉之後,氣憤不過,沒幾年又來找場子了。原來自從兩德分別建國以來,由於西德經濟更發達,生活更好,美國佬也比俄國佬和藹可親,所以很多東德人尤其是中產階級和“高富帥”們都紛紛往西德跑。其中位於東德腹地的“國中之國”西柏林自然扮演了“傳送門”,東德人無須穿越國境,只要跑進西柏林就可以逃出生天。10多年來,東德總共人口不過2000多萬,就有200多萬跑到西德去,其中150萬人透過西柏林跑的。
東德和蘇聯對西柏林這個“毒瘤”早已恨之入骨。在1961年6月,美蘇雙方又為了德國問題相互罵街,威脅要掄拳頭拔刀子。東德人趁著“戰前混亂”,加速逃亡,一個多月裡面跑過去六七萬人。東德和蘇聯終於被惹毛了,就在8月12日晚上調集大批工人,連夜幹了個通宵。8月13日一大早,柏林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一道鐵絲網把東西柏林完全隔開了。
駐紮在西柏林的北約軍隊心裡不爽,敲鑼打鼓地衝過去。可是等他們衝到鐵絲網前面,看到鐵絲網後面整整齊齊的蘇聯坦克,決定還是三思而後行,就又退回去了。
當天,西德總理阿登納和西柏林市長勃蘭特都對蘇聯、東德這種私搭亂建的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與此相反美英法等國則是過了快一個星期才發表抗議,而且只有嘴炮,沒有實質行動。東德和蘇聯見狀幹得更歡了。漸漸地,鐵絲網變成了一條永久性的堅固高牆。牆體高三四米,還佈置了觀察哨、地堡、警犬樁、坑道和探照燈。這就是“柏林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它全長165公里,把柏林的192條大街一分為二。
隔著柏林牆,北約和華約的坦克往來對峙,西德和東德的老百姓翹首相望。柏林牆成為了德國分裂的標誌,同時又是北約和華約軍事交鋒的最前沿。蘇聯修好柏林牆以後,就心安理得了,覺得西柏林再也不會毒害我社會主義國家公民。而美國看蘇聯修好柏林牆,也心安理得了,覺得蘇聯再也不會想佔領西柏林。史稱的“第三次柏林危機”,實際上成為了北約和華約正式接受柏林乃至整個德國分裂現狀的“契機”。唯有德意志民族,只得獨自承受民族和國家分裂的痛苦。
柏林牆建成後20多年中,依然有不少東德人採用硬闖、翻牆、汽車偷渡、挖地道、氣球乃至彈射等多種手段試圖穿越。其中5000多人成功逃到西柏林,3000多人被捕,還有200多人被東德軍警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