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說的就是做惡事的人最終會得到報應。雖然帶有宿命論的成分,但是也的確在不少事情中得到過體現。在春秋的歷史上,就有一位這樣的國君,他的兄長一直善待於他,他卻為了君位殺了兄長,最終卻落了一個被自己的大舅子帶綠帽子還被這對姦夫淫婦虐殺的結局,可謂是比之武大郎而不如。
這位君主就是魯國的魯桓公,他是怎麼走向這條路的呢?這還要從他的父親魯惠公說起。魯惠公姬弗湟算是魯國在春秋時代之後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時間長達半個世紀。魯國是當年周公旦的封國,一直以來都以講究禮儀著稱。但是到了魯惠公時期卻遇到了個新問題,這就是魯惠公的正室早亡,沒有為他生下兒子,而陪嫁來的聲子卻生下了一個兒子姬息姑,這就是後來的魯隱公,也是魯桓公姬允的兄長。
周朝是以宗法制立國,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正室生的長子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人選。一旦正室沒有生下兒子,繼承權就有可能發生爭議。不僅是周王室,就是在諸侯中也是如此,魯國做為西周宗法制最為堅定地維護者自然也是如此。
魯惠公沒有嫡長子,卻有了一個庶長子姬息姑,按照繼承人也可以明確了。但是,魯惠公身子骨硬朗,他聽說宋國國君宋武公有一個女兒仲子。這個女子出生的時候據說就有一個手紋,竟然酷似“魯夫人”三字。於是,魯惠公就迎娶了這位女子,並因為其地位而把她立為正室。仲子也很爭氣,給魯惠公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姬允,也就是後來的魯桓公。
魯惠公去世的時候,姬允還是個小娃娃。為了魯國的長治久安而朝野穩定,魯國的公室和大臣共同推舉姬息姑攝政,這就是魯隱公。魯隱公攝政之後,當時商量的結果是在姬允長大之後就把君位讓給他,這和後來的攝政王還不太一樣,畢竟攝政王不是皇帝,而魯隱公事實上已經是君主了。
這種佈置看似周到,實際上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姬允和兄長魯隱公彼此肯定會互相猜忌,就容易被小人利用。公子翬就是一個這樣的小人,這個人雖然人品差,但是卻掌握了魯國的軍權。他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就跑去和魯隱公說,姬允早晚是您的禍患,不如我替您除掉他,您封我做太宰(相當於丞相)。魯隱公是少見的君子,他一口回絕了,說要在姬允長大後把君位傳給他。
結果公子翬眼看自己的計策暴露了,乾脆跑到姬允那裡又說了一番,結果姬允被說動了,和公子翬一起謀殺了魯隱公。有這麼好的一個哥哥,姬允卻殺了他。殺了魯隱公的姬允登基成為魯桓公,開始放飛自我,聽說齊國齊僖公的女兒文姜美貌無雙,卻沒有諸侯敢娶,自己就腦袋一熱娶了她。
魯桓公也不想想齊國是大國,文姜又美貌,為何沒有人敢娶呢?這是因為文姜和她同父異母的親哥哥,也就是後來的齊襄公有一腿,二人私通鬧得滿城風雨。她和魯桓公結婚了也沒有忘記情人哥哥,多年後,已經生了一個兒子的文姜帶著魯桓公一起回家省親,結果和哥哥舊情復燃,乾柴烈火之際被魯桓公發現了。
姬允自然是大怒,斥責了文姜,文姜就去情人哥哥那裡哭哭啼啼。結果,要為老相好討回一局的齊襄公灌醉了魯桓公,然後讓一名壯士在馬車上生生掰斷了魯桓公的肋骨,姬允痛苦而死。這個殺害親哥的魯桓公就這樣悲慘又恥辱的謝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