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印度尼西亞群島地區,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汶萊在內的絕大部分國家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民信仰,穆斯林居民佔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然而,在萬綠叢中,卻有一個獨樹一幟的天主教小國存在於其中,這便是小國東帝汶。
一個微量型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存在於伊斯蘭國家包圍之下呢?
01 遠航的葡萄牙人大航海時代早期,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人佔據了東方航線的主導,他們在東方航道的通衢之地建立商棧與武裝要塞,透過據點式佔領來獲得鉅額商業利潤。公元16世紀初,葡萄牙第一次在東印度群島中發現了“帝汶島”,這座處在香料群島南端的大島嶼此時開始進入了西方人的視線。
不過,當時的葡萄牙人由於實力有限,只能駐紮在印度西海岸、中國澳門,非洲西海岸、馬六甲海峽等咽喉要地,並沒有完成對帝汶島的實際控制。直到公元18世紀初,葡萄牙才真正在帝汶島上建立起自己的殖民政府。
圖/葡萄牙殖民地
02 荷蘭人的後來居上17世紀開始,海上馬車伕——荷蘭後來者居上,開始對東方航線上的老霸主葡萄牙人發起挑戰。雙方爭奪的焦點便是素有香料群島之稱的馬來西亞群島。在荷蘭人的步步急逼之下,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大片黃金島嶼紛紛易手,葡萄牙人的勢力全面潰散。到17世紀末,荷蘭人以爪哇島為中心,基本上征服了整個群島地區。南邊的帝汶島自然也不能倖免,荷蘭人從西方步步推進,佔據了整個島嶼的西半部分。
不過,半島東部的葡萄牙人依舊選擇頑強抵抗,再加上東部地區土著對葡萄牙天主教的信仰依舊逐漸入腦入心,因此東部帝汶島居然神奇地在荷蘭人的攻擊下存活下來,成為了葡萄牙在遠東地區除澳門之外唯一留下的殖民地。
公元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國家基本完成了對各大洲殖民地的瓜分,走入現代化國家的荷蘭和葡萄牙兩國開始透過協商來解決領土爭端,最終確定了雙方在帝汶島上以中部邊界線劃分的格局,正式東西平分帝汶島。不過,為了保留自己開發者的紀念地,葡萄牙人硬是將西部的歐庫西地區變為了自己在西半島上的飛地。
03 印尼的糾結公元1949年印度尼西亞獨立,也自然繼承了當年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上的所有領地,帝汶島的西部當然也不例外。
公元1975年11月,葡萄牙管轄下的東帝汶宣佈獨立,這個處在印尼包圍之下的地區早就被印尼視作到嘴的肥肉,此時獨立馬上激起了印尼的強烈反應。
張揚跋扈的印尼政府在東帝汶獨立的次月,派遣數萬大軍入侵東帝汶小國。在巨大的數量差距之下,東帝汶境內主要城市全部淪陷,當地的革命政府只能選擇山區打游擊的方式苟延殘喘。印尼政府難看的吃相,馬上招致了東帝汶老東家葡萄牙人的反感,更是直接受到了聯合國的譴責,不過印尼總統蘇哈托則毫不關心國際影響,直接把東帝汶變成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份。
圖/印尼入侵東帝汶
在印尼佔領期間,印尼政府不僅禁止使用葡萄牙語,並迫使大量原始宗教信仰的當地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同時對有可能支援游擊隊的村落進行強制遷徙與殺戮政策。這種宗教民族政策使得當時的東帝汶人產生了巨大的排斥心理,同時對曾經的葡萄牙溫和統治頗為懷念,於是天主教信仰的比例在這種倒行逆施之下不降反增,而且逐漸成為了東帝汶人共同的宗教信仰,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當地與印尼政府的矛盾。
印尼政府的殖民政策在1999年引發了東帝汶的內戰危機,整個國際社會對印尼紛紛實行各種形式的禁運與制裁,這讓本來就因為經濟危機而瀕於崩潰的印尼經濟雪上加霜。
最終,印尼同意讓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東帝汶境內維持秩序,相當於默認了東帝汶的獨立地位。公元2002年,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正式將權力移交給新成立的東帝汶共和國政府,一個被葡萄牙、印尼先後殖民的小國終於獲得了重生。
圖/東帝汶天主教堂
東帝汶的獨特地位源於葡萄牙與荷蘭的殖民地爭奪戰爭,而該國最後的獨立也是印尼錯誤民族宗教政策的直接後果,同時也是國際社會基於國際公理與人權道義的努力成果。
參考文獻:
1.印尼史
2.東南亞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