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文章講到,曹操由原來刺殺董卓的叛逃者,華麗轉身為討伐董賊的大英雄,各路人物紛紛響應,一不小心,組成了討賊十八路諸侯。
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開會,太守王匡說:“今天我們舉起討賊行大義,一定要立個盟主,大家都聽他的指揮,然後我們開始發兵。”
曹操響應說:“袁本初四世三公,門生多,原來做官的手下也多,是我們大漢朝名將的後裔,應該為盟主。”
袁紹再三推辭。
大家都說:“除非是本初,其他人都不合適。”
在推舉的過程中,曹操屬於地主,但是主動讓賢,提出讓袁紹為盟主,看出曹操的用心與格局,對自己的能力與勢力認識的很清楚,看局勢很明朗,推薦的人在當時是很合適與恰當的。
袁紹當了盟主後,立馬下達了命令,這個命令很明瞭。
第一個命令:“自己的弟弟袁術總督糧草。”
袁紹很聰明,第一個命令把後勤給把持住了,並且沒有商議,直接下達,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袁紹第一個命令把持糧草,就算是徹底把持了部隊。
第二個命令:“挑戰汜水關,誰去打先鋒?”
這個命令就更有意思了,需要先鋒打仗,自己不直接指派自己人去衝鋒了,要問誰要去。透過這兩個命令可以看出,袁紹對權術很有研究,糧草自己把握,打仗誰去?也可以看出,這個隊伍的不團結。
這個時代是出英雄的時代,長沙太守孫堅自動請纓,充當先鋒。
石像
董卓這邊得信後,呂布本身要去的,華雄一句:“殺雞焉用牛刀”拔得頭籌。
孫堅帶領手下四個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對敵華雄。
孫堅是個相當當的人物,對陣華雄應該問題不大,但是他們是臨時組合的軍隊,袁術怕將來孫堅勢大,不給他糧草,孫堅立馬軍心渙散,出現很多逃兵。
華雄探得訊息後,當機立斷,晚上偷襲,殺的孫堅措手不及,丟盔棄甲,幸得祖茂拼死掩護逃脫,祖茂被殺。
華雄趁勢進軍,殺至袁紹陣前。
驍將俞涉出戰,被殺。
上將潘鳳出戰,被殺。
袁紹說:“我的大將顏良,文丑沒有來,要來了殺華雄簡簡單單。”
話說,帶兵打仗,袁紹都不帶個大將過來,試問有何居心?
關羽沉不住氣:“我去斬下他的頭顱,來獻給各位。”
關羽
經過曹操與一堆看不起關羽的人的爭執,同意關羽出戰。曹操讓人熱了一杯酒,想與關羽碰了這杯酒,然後再出戰。
關羽說:“酒先放著,我去去就來。”
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來的時候酒還是熱的,故說溫酒斬華雄。
看到這裡,我們習慣說,關羽甩孫堅幾條街,因為孫堅與華雄交戰,差點送來姓名,被華雄追殺,要不是祖茂,墳頭草都長很高了。
關羽呢?輕鬆寫意,殺華雄如探囊取物。
其實不然,孫堅是團戰,關羽是個人戰,個人戰比的是武力值,團戰有很多客觀因素在裡面。
比如說,袁術如期放糧,補充輜重,孫堅兵馬不亂,與華雄對殺,還真不是事。
如果關羽不是與華雄單挑,面臨孫堅同樣問題,也會出現與孫堅的同樣結局。
歷史是不會重演的,過去的不能回頭,也不能假設,在這一仗中,孫堅敗北,關羽奠定了在《三國演義》中的大英雄形象,溫酒斬華雄也成為不世經典。
夕陽